股票精选基金什么意思啊(基金股票做T什么意思)

jijinwang
中国股神,股市奇才-王亚伟
王亚伟,曾经的“公募一哥”,率华夏基金在5年内产出748.90%的总回报,成为业界神话。他为人低调,操作极其犀利,被誉为“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然而,由于他操作风格过于果敢,2016年旗下基金表现令人唏嘘,王亚伟掉下神坛,但如今他涅槃重生,携240亿规模基金卷土重来,年化收益超70%,重回巅峰。
王亚伟,男,1971年9月11日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市,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曾为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副总裁、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和华夏策略混合基金经理。
1994年,王亚伟进入中信国际合作公司。
1999年,王亚伟正式接管规模为20亿份的基金兴华。
2007年,王亚伟则获得“中国最**的基金经理”的殊荣,一举将基金金牛奖、明星奖、最佳表现奖、最高回报奖、最受欢迎奖尽数收入囊中。
2012年7月9日。王亚伟在香港成立Top Ace。2012年10月19日,王亚伟注册成立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在新能源板块投资热度高涨的当下,鹏华基金副总裁/研究部总经理梁浩、研究部资深研究员/中游制造组组长张宏钧做客直播间,为大家带来新能源行业投资的深度解读。两位大咖说了啥?


投资中的变与不变

主持人:了解浩总的投资者都知道,浩总擅长于对个股的深度挖掘。在投资中体现出来的是,比较鲜明的自下而上的选股风格。在多年的投资过程中,浩总常常可以领先于市场挖掘到穿越牛熊、并且具有成长性的一些黑马股。请浩总聊一聊您的一个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在这几年是否发生过什么变化呢?

梁浩:做基金这个行业,如果说没有变化,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不断变化的产业、不断变化的公司。所以这些年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投资风格也都有一些变化。但如果一直变的话,在这个行业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出路,因为最终可能会变得找不到自我,然后找不到方向,在迷茫中可能也会被市场淘汰。

这些年,我们有不变的东西,但是也有变的东西。首先,不变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投资优秀公司。我们认为,只有优秀公司能够持续稳健的发展增长,才能够创造更多的投资收益。

第二,长期主义,因为短期的事情往往难以说清。我们有过短期很大的跌幅,但在长期能有几倍收益的案例。所以我们坚持长期主义,不为市场这种波动所影响。

第三是坚持。如果看准了,看对了,我们敢于坚持。我们这几年投资过很多公司,也经历过各种波折。但是,当我们看清了产业或企业的未来,看到了它的优秀,知道它可以在未来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盈利增速的时候,就要敢于坚持。

在坚持这三点不变的同时,我们的认知能力一直努力改变。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最重要的是自我迭代的能力,尤其在中国这种发展变化很快的大环境下,认知能力是要一直跟着去提升的。比如,在早期,我们的投资方法偏重于自下而上,后来在投资的逐渐积淀中,再思考一些长期的问题,一些大的问题。通过研究美国、日本、欧洲等资本市场的历史,我们又发现,从长期来看,在这些国家里面真正涨的好的产业、涨的好的公司,是有全球竞争力的一些行业和公司,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国家β属性。所以在后来,我们投资的维度里增加了国家β这个角度,愿从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去长期投资一些公司。

我们以前做投资,行业适度分散,个股适度集中。整体来说,这些年没有靠极端的行业和个股配置来谋取收益,业绩表现一直相对比较稳定。但是最近三个季度可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迫使我们反思与思变。深究我们的投资体系中是不是缺了什么,从而导致了在这个时间段中的被动局面。那么,我们的武器库里还缺少什么样的武器呢?在这个阶段,我们进行了自上而下选择行业赛道、主题赛道的反思,当经历过这样的市场环境,有了这样的沉淀以后,我们的能力也在迭代,其实也是一些变化。

整体来说,有变也有不变。变的是,投资方法的不断完善,投资能力的不断增长,不变的是自己坚守的投资理念。


主持人:浩总曾多次提到,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该把α和β都抓住,要做思路更广阔的投资。请问一下浩总,在您个人成长和团队建设方面,如何去构建同时把握α和β的能力呢?

梁浩:在我刚刚做基金经理的时候,有位资深策略分析师告诉我,他见过很多自下而上做的好的人,也见过很多自上而下做的好的人。但他没有见过能够同时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都做好的人。

这段话对我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做事情会讲究厚积薄发,把一件事情研究明白才愿意做下一件事情。所以早些年,我不想做太多的尝试,我就想把自下而上的个股α做好。所以我们的风格跟市场上整体风格不太一样,但是我们的胜率比较高。

但在以这种风格做投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深度的研究,所消耗的时间是很多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某些阶段,它的收益不如做β的收益好。所以2014年、2015年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在考虑怎样借助团队的力量,把α和β都做好。从2015年我开始管理公司研究部以后,然后就试图来做α和β兼顾的事情。

这样的初步想法,其实是源于我自己在投资经历中的不足去找寻的一条出路。之后我们又研究了美国的市场,发现这些年华尔街的精英,也是沿着α和β两条路径同时在走,而且β走的也并不差,以量化投资或是以主题型的被动投资,在美国的资本市场所占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发现,资本市场走向成熟后,可能都是这样一种状态。所以我们当时考虑把α和β结合起来,去做鹏华研究精选基金。它和鹏华新兴产业基金管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鹏华研究精选基金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在以往纯粹的自下而上基础上,结合了团队对于自上而下的讨论来做。之后我们又发行了鹏华研究智选。这只基金从更多的意义上来说属于Smart β,它是把量化模型选股的工具和方法,和主动的基本面相结合,去做更加改良的β。

在整个团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逐步从个人研究的α中走出来,去做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的产品,更偏向于β,是smart β形态的产品。这三只基金,一个专注于做自下而上,它有时候表现会很好,比如去年上半年;也有时候会差一点,比如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同时我们也有α和β相结合的产品,在各种市场中,有时候它不是最优秀的,但也不差。此外,我们又有smart β这种产品,这三只基金思路不同,各有互补,值得推荐给大家做配置。

这些年,我们沿着这样一个思路,从最早我对于自身的不足,但又觉得仅凭自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在短期内去弥补这种不足,演变到借助团体力量尝试弥补这种不足。然后到后面,我们又借助量化模型产生了smart β这种更偏向于β的产品,然后三者一起来做。

做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路,要把β做清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强调α的收益。β其实是不偏离市场的,α则可能会偏离市场。这是经历了市场磨砺后的想法,目前团队从α,到β,再到smart β相结合的框架,整体的系统性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思路。我相信,现在的研究员、基金经理成长起来,未来思路会更宽阔。


主持人:站在目前时点往未来看,您认为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里有哪些行业的β是我们要去关注的?您能否从短中长各个维度来分析一下,目前有哪些值得把握的β机会呢?

梁浩:早些年做自下而上,逐渐去研究美国、日本、欧洲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发现国家β在投资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因子,是要考虑在内的。我们的投资收益其实更多的来自于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我对这个职业的理解,它不是一个炒股票的职业,而是找寻优秀公司,投资优秀公司,跟着优秀公司一起成长的职业。

这些年我们能感受到很多的变化,国家β是越来越强的。比如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传奇投资人物,他们都曾讲过,如果对美国更有信心,就应该投资美国的共同基金,因为投优秀的公司所产生的收益,是优于现金的。我们投资A股市场的收益,也是来自于国家发展的更好。我们非常惊喜地发现,我们国家在很多行业是越来越好的。数据表明,在全球产业门类的齐全度上,中国是排名全球第一。在制造业领域,2019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占据全球市场28%的比重,也是全球第一。这样的经济状态,很多的β是有投资机会的,近年来很多行业发展情况也确实非常好。观察创业板的第一批公司和科创板的第一批公司,它们的质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管理层的来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其实都是国家β的具体体现。

我们看好的国家β,体现在三大方向。

第一是我国的工程师红利。这在很多行业里都有体现,比如新能源行业。在欧美,一年才能更新迭代的东西,在国内,可能两到三周就能够完成一次更新迭代。时下,已经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用工程师红利进入了全球产业链,而且竞争力十分强劲。

第二是消费升级,尤其是新消费的升级。这些年,我们投资了很多新消费行业,也产生过很多倍的收益。我们也看到80后、90后创办的一些企业,基因、特质不同于以往。我们看好这个消费红利,因为渠道碎片化以后,有很多种方式把真正好的产品表达出来,打造成为爆款。

第三是新能源行业,其实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β。比如光伏和新能源车领域,我国产业链在全球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技术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动力

主持人:张宏钧是鹏华基金研究部负责新能源行业的资深研究员,请问新能源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在这个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投资者去把握的一些投资机会呢?

张宏钧:新能源行业的市场关注度确实比较高。在这里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些不太一样的内容。

目前的碳中和、碳达峰,来自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当时有两本书,《寂静的春天》和《增长的极限》,讲了人类指数级的增长,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到了90年代,全球各国成立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关于减排、碳达峰都在这个体系之下。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会对这种政策更乐观一些。因为它不是刚提出的目标,实际上已经讨论半个世纪了。

复盘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情况,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漂亮50行情”。但是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是,从1975年开始,有一轮比较明显的成长股中小票的行情,持续了八年时间。我们分析它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来自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息技术的相关迭代,造就了很大一批公司。比如,1968年成立的英特尔,打下了硬件的基础。1975年成立的微软、1976年成立的苹果、1977年成立的甲骨文,这些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公司,几乎都是那个时候扎堆成立的。

这与我们现在的情形类似,光伏、风电、新能源车等领域公司扎堆上市。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是背后的产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也是在那段时间奠定了长期的在科技领域的领先。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其实技术创新始终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动力

关于能源结构。过去近100年来,从1925年到现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就增长了十几个点。但是按照碳中和的预期,这个比例到2050年要到60%以上。这就是说,我们未来要用30年的时间,做远超过去100年做的事情,意味着能源系统正处在加速变革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再回顾当年70年代的美国,它仍有非常丰富的投资机会。比较幸运的是,我国从上世纪开始就一直在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给了很多的政策,包括补贴,包括双积分,也包括很多隐形的扶持。现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非常有优势了,整个产业链有很多环节,中国企业已经占了其中百分之六七十的份额。

根据一些机构的产业竞争力调查,中国光伏产业链的领先优势,已经处于爆表的状态。这跟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优势差不多。依托中国制造面向全球的需求,会有很多大师级公司涌现出来。在这个背景之下,新能源车、光伏产业机会都是很大的。


主持人:在碳中和的概念下,投资者对于新能源车板块的热情也是非常高涨的,请问新能源车行业目前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未来它的成长空间又是怎样的?

张宏钧:可以给大家举几个数字。

第一个数字是4%。去年全球新能源车的渗透率约是4%。目前很多国家在制定禁售燃油车的路线图,未来这个数字有望超过50%,甚至触达100%都有很大的概率。当然这中间可能会包含一部分油电混合动力的车型。

第二个数字是40%。按照中汽协的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的复合增长率是40%,远远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增速。

第三个数字是15%。借鉴智能手机、SUV销售情况,在跨过15%左右市占率的时候,通常呈现加速提升的趋势。尽管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新能源车会不会呈现这个规律,但从趋势上来看,提升是比较明确的。

打个比方,现在的新能源车,类似于两万五千里长征里的四渡赤水阶段。1935年1月,当时遵义会议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四渡赤水。去年新能源车行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可认为是一渡赤水。现在其实是二渡赤水的阶段了。但是新能源行业比长征形势更明朗,当年四渡赤水靠的是出奇兵,但现在中美欧共同加码新能源政策,新能源车已经有正规军的意思了,所以未来的机会还是比较明确的。


主持人:在能源的供给端,我们也要不断去开发一些清洁能源,光伏就是清洁能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我们也关注到,光伏行业的波动比较大,请解释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类波动比较大的行业该怎么研究?

张宏钧: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光伏产品在很多环节是偏标准品的。这种标准品容易有价格的波动,尤其在需求端受扰动的时候,波动就会被放大。这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波动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政策。我们知道,以前光伏严重依赖于补贴。但这种补贴政策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2012年欧洲的“双返”,2018年国内“531政策”,政策的扰动会导致原来还比较不错的、比较良性的供需关系瞬间发生变化,继而导致这种波动,它的产品价格可能在两周时间内迭30%,甚至有的在一个月内跌50%。

此外,还有一种波动来源于技术。因为光伏产业一直伴随着技术的迭代与进步。比如说单晶的技术路线,只用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就从30%的市占率提升到超过90%,这个速度是很快的。当年的单晶PERC电池技术,用两年的时间基本上就把原来的铝配厂完全取代了。这种技术变化本来就会带来一种波动。来自于政策与技术的波动,是过去这个行业波动的重要原因。

对于这种波动,首先我们要理解它波动产生的原因。其次,在研究中,基于一些基本的判断总结下来,这个行业持续的技术迭代实际上是可以不断降低成本的,而成本下降一定会持续的刺激需求。理解了这一点,在遇到产业链波动的时候,我们心里就会有底。我们知道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它最差的情况是什么,比如去年的疫情,或是“531政策”,其实这种价格下降,回头来看,都释放了很多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理解了成长跟周期性,波动就不会那么可怕了。



新能源:一场智能化的产业革命

主持人:请二位畅想一下,新能源行业在未来10年或者是20年,甚至是更远的将来,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梁浩:环境的改善是大家首先能想到的事情。在新能源领域,我们也能看到另一个变化,就是智能化。我觉得新能源其实在很多领域都和智能化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使很多控制更加节能。比如我最近关注到一款正在研发的产品,它是一个小的电池带驱动的夜灯,但它可以用最新的蓝牙技术串联起30多个灯,这样的话,我们晚上起夜的时候,在床头有这样一个小灯,然后可能孩子的房间的灯也可以亮,洗手间的灯也可以亮,洗衣房的灯也可以亮,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这些都是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大的背景下做了很多智能化的产品设计,我相信这种类型的产品可能会越来越多。所以我觉得新能源和智能化相结合,会有很多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出来。

张宏钧:关于浩总提的智能化与新能源的结合,我这边有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自己也没有答案,供大家去参考。

历史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演变,后来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也改变了现在全球格局。但在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到底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比如以后,可能每个人的背包上都会嵌入一块发电板,建筑的玻璃墙也是可以发电的,车顶上也可以是一块光伏板,其实现在已经有这样的产品了。当每一个人,每辆车,每个建筑都是一个发电节点的时候,整个能源结构体系就是去中心化的,这时候对我们生活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改变呢?这是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判断基金是否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