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炒字由来(炒股一词的由来)

jijinwang
都市:从炒股开始暴富 书评:炒股票,我认为量价时空这四字要都理解,对我等小散来说,实在是犹如天书,看各人想法吧,想要实现财务自由的,必须好好搞懂了,就想赚点汤面钱的,改善一下生活的,十八般武艺也没必要全会,杂而不精,反不妙。我98年入市,是受亲哥的影响,哥哥是内部职工500股起家,赚到钱后,本金结婚时就已取出,本人进单位开始工作,初始3500块就去开户,有钱就存点,没钱用时又卖点,目前资金16万左右,具体的盈还是亏,一笔糊涂账,估计是属于721里面的那个2吧🙈

1、炒鞋成为继炒股炒房炒币之后新崛起的新玩法,你会加入其中吗?

《第一财经》曾举例,有东北炒鞋玩家飞昆明,雇50人排队24小时,官方以1299元的价格发售26双耐克鞋,他抢到了21双,在市场上能卖到5600元,他这一转手,一双鞋能赚4000多元!这款鞋的主题就叫“禁止专卖”,是不是很打脸?

然而,炒鞋玩家囤货再转手,消费者很难拿到正价鞋,拿阿迪达斯这款白斑马椰子鞋来说,2017年的发售价不到2000元,上市后一路飙到近万元,如今,又回到两三千元的价位。

实际上,鞋价能“坐火箭”,品牌商也是“推手”。他们看准粉丝有强烈购买需求,就搞饥饿营销,限量、抽签,还搞“明星同款”等噱头,推高鞋价。然而,跟股市一样,鞋市也有风险,因为繁荣是“人造的”,囤错货会亏本。比如,一双发售价超过千元的勒布朗签名鞋,打折到五六百元出售,这种情况还很普遍。

这品牌商的策略,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自己赚差价啊,总觉得,还是消费者在吃亏呀!在华尔街,流传了一则笑话,说两个人交易一罐沙丁鱼罐头,每次一转手,都能从对方手里赚一笔,两人就这么不断交易想**,有一天,其中一人很好奇,决定打开罐头看看,发现沙丁鱼臭了,就指责对方高价卖假货,另一人就说,“谁让你打开的?这罐沙丁鱼是用来**的,不是用来吃的!”故事夸张,不过嘲讽的,就是这种“只卖不穿”的“鞋市”乱象呀!

感谢邀请!!

不会加入其中。

因为央行定调炒鞋本身就是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风险性极高。

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

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再加上操作黑箱化,这些炒鞋平台很可能跑路,一旦“跑路”,便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这届90后不仅带热了“炒鞋”,还带热了“炒裙子”,俨然一副万物皆可“炒”的迹象。

现在炒裙子,1000多元购买的裙子转手就卖4000~5000元,原价300多元的玩偶背包二手也要上千元。

之所以会出现价格转手就翻倍,除了这些裙子本身工艺比较复杂,出货时间比较长,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些裙子圈子小众,但有一条严格的鄙视链:

买日牌的看不起买国牌的,买高价的看不起买便宜的。

买白菜款的就成了鄙视链的底层,被称为“白菜鬼”。

所以这就造成了这些裙子的炒作空间。

其实这些“炒作”其实和当年的炒红木、蜜蜡、文玩核桃、普洱茶并无太多差异,只不过现在参与进来的人年轻化,互联网化罢了。

这些炒作品都差不多有一个共通性,供给几乎可以无限,但需求却并不会同步增加。

所以一旦热度退去,这些东西的价值便可见一斑了。

肯定不会参与。

同样都沾一个炒字,但是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炒鞋,先不说合不合规,单从群体来看他参与的人都太少了,稀里糊涂砸在了手里都不知道,让你哭笑不得,何况自己对炒鞋是真不感兴趣。

再说炒股,起码群体大、几亿股民、合法合规,虽然大多数都亏,但是至少基本上你想撤随时就能撤(跌停、停牌、终止上市除外)。

一入股市深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