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基金如何 ?

jijinwang
洋和尚好念经?在首款外资公募浮亏11%
2021年6月,贝莱德成为首家外资100%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5个月前,2021年的9月初,在下购买她的第一款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A”,目前浮亏11.21%。这篇文章立足当前的时间节点,做个阶段性剖析。

01 外来和尚
在大A,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市场喜欢盯着“北上”,吹捧为聪明资金;在华尔街喝过洋墨水,说服力好像就更强。
通过实践,我们清晰地看到:1.所谓的“北上”,可能既不“上”,又不“聪明”。2.华尔街的不理性和情绪化海了去了。3.业绩说话,外资公募暂时看不到特别高明之处。
02 未发生的事
贝莱德发售的时候,大盘绷在那里,市场有一些风声鹤唳。现在,惨烈的下跌已经确切发生。
还有一种可能——上涨——是当时可能发生,但最终未发生的。
倘若贝莱德(或者其他公募)涨了10%呢?人们会不会吹捧出个贝莱德男神?女王?西天高僧?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节奏。
我们在看到已经发生的事的同时,也要看到未发生的事。
03 彼得林奇的习惯
彼得林奇退休后,有个习惯——买点别人操作的产品。感悟他人的操作手法。
贝莱德这款产品前十大持仓(不分先后):招行、士兰微、道通科技、东富龙、兴业、鸿路钢构、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巨星科技、立讯精密。
有银行,这个还算能理解,过往两年业绩确实不错,刨去一些隐忧,算是攻守兼备。
两家酒企......一言难尽。
士兰微、立讯回撤比较凶。其他几家没关注,不评价。
贝莱德的持仓没有特别惊艳的地方。和本地和尚念的经差别不大。基民更想要全力以赴后的超额收益,而不是一篇平庸的、老套的八股文。
04 在下的配置心态
在下买贝莱德的原因很简单:不给自己借口。对首款全外资公募,有一定的期待。不想在事后痛惜“买少了”。
那为什么只买2万块呢?她需要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在下的信任。“贝莱德”在崇洋媚外的人眼中可能是金字招牌,但在我眼里,只不过是一款产品。如果她有可喜的表现,毫无疑问,我会再加仓。这种情况暂未发生。
大胆想象,在基金兜售的狂热阶段,有很多高净值者把基金当作无风险产品,抢购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在大量基金跌破10%这种关键节点,以及各类私募下破8成、7成止损线时,赎回潮的到来会砸出非常痛苦但极具机会的时刻。我们可以等待这种情况的发生或者不发生。
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此时此刻的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一:贝莱德基金如何购买

导读:作为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最大之一的公司,贝莱德全资控股的贝莱德基金在国内发行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也备受瞩目。近期,我有幸和贝莱德基金的基金经理唐华,第一财经的主持人李婷一起,做了一场关于“聚焦时代变局,直击中国五大增长新动力”的第一财经云上会直播活动。在这一次直播中,贝莱德基金的基金经理唐华,也分享了他未来看好的投资方向,以及贝莱德的优势。我们先为大家划一些重点:

1.全球化视角能够在三个层面帮助贝莱德的A股投资,第一个层面是,通过了解全球产业链的变化和最新资讯,把握A股相关投资的机会;第二个层面是,许多A股的新兴产业,在海外已经是成熟产业,通过对这些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解,能实现对部分A股新兴产业的前瞻性认知;第三个层面是,贝莱德智库在全球有顶尖的智囊,包括前美国总统顾问、前央行行长等,能够提供他们对宏观经济、全球政治格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深刻见解。

2.外资会持续加码在中国的投资,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占MSCI的比重,远低于中国经济体占全球的比重,另一方面中国资产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关度不大,纳入中国资产能更好优化组合管理。

3.贝莱德在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同时,聚焦五个领域:新能源、泛消费、数字化革命、养老健康、产业升级。

4.一些热门赛道的公司表现未来会出现分化,由于价格的持续上涨,部分环节的供给增加,会从供需不平衡转变为供给过剩。

5.唐华的投资理念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行业是分散的配置;第二,个股是集中配置;第三,买长期可持续的高品质成长股。

6.在贝莱德,有一套很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而不是简单的控制风险。风险量化部门在产品设计时,就会明确告诉基金经理实现投资目标,需要承担多少的主动风险,并且随着市场涨跌进行变化,提供非常量化的数学分析。

7.接下来经济基本面可能是经济增速低于预期,流动性相对宽松的局面,有望利好成长股。除了前面提到的五大领域,唐华还会

长期考核+全球视野

李婷:贝莱德基金作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备受市场

唐华 对于中国普通投资者来说,贝莱德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其实贝莱德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不是一个“新兵”。早在2006年的时候,贝莱德已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从此之后,便一直积极通过QFII、RQFII、陆港通等积极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

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能成为国内首家获准设立的100%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我们深感荣幸。现在,贝莱德有机会在中国以公募基金的身份为中国的广大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从而带来:第一,全球的视野。第二,洞察中国价值的投资能力。第三,业内领先的风险管理体系。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贝莱德能够成为中国广大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名字。

朱昂:我想知道贝莱德作为一家外资,我们很关心外资到底在中国投资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和视角?

唐华 我们不一样的视角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长期视角,一块是全球视角。

作为长期视角,不管看公司还是看行业,我们首先的出发点是从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判断一家公司或者某个行业本身的投资价值。举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假设接下来几年我们的市场没有办法交易了,但是我们希望投资的公司能通过内生盈利不断增长,在几年之后重新开盘的时候,还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可观的投资收益率。

作为一家外资机构,贝莱德基金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机制不太一样的,通常会以三年、五年作为业绩考核的维度。较长的考核维度,有利于基金经理去贯彻自己长期的投资视角,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的全球视角是我们作为全球跨国资管机构的一大特色。如果不考虑全球因素,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任何研究都是不完整的。贝莱德目前拥有全球300多名基本面研究员,随时传达例如欧洲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南美的盐湖供给,北美的光伏逆变器竞争格局,更不用说全球各个主要国家的重大政策变化,“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本土深度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事半功倍。”

李婷:市场风格变化较大,导致很多基金经理有时候会受制于考核期限,如果期限过短,有的时候不得已要跟随市场,主动做出一些风格的变化。像您刚才提到的,可能是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话,可能会让你投资的风格一直贯穿下去,比较有持续性。朱昂总你刚刚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朱昂 我了解很多国内的资产管理机构,在考核上确实跟海外不太一样。因为国内大部分机构的考核期是一年,甚至更短的周期,所以我们看到在国内一种主流的投资方法叫做景气度趋势投资。在一年考核期的视角下,大家可能更倾向于去追短期的趋势。但是外资对基金经理确实考核期更长,至少从三年时间出发,是外资和内资不太一样的地方。

另一方面,我观察到2016年以来,以外资为代表的机构出现了一个群体叫做Smart Money,聪明的钱。他们很早买入了A股一批优秀的公司,从有效性角度来看,外资确实比较早布局了一批质量非常高,价值也非常好的公司,在投资上做到了一定的前瞻性。

李婷:我们再请唐华总说一说,虽然大家了解了贝莱德基金,也知道管聪明钱的人,现在要来做公募基金了,我觉得还是挺有代表性的。因为是国内首只外资公募基金产品,肯定很多人也会问,贝莱德投资中国市场有什么优势?

唐华 首先说明一点,中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有很多我个人非常尊敬的老师。我们贝莱德在很多方面还是要跟国内同业学习。在此之外,我个人觉得贝莱德有三个优势:

第一,前文提过汇聚全球的投研平台提供投研支持。此外,很多新兴产业,在海外已经步入了成熟期或者衰退期。也就是说国内很多行业正在走或者即将走的路,海外的行业已经走过了。以我们在’云’方面的投资为例。当时国内某些公司转’云’的时候,表面上这些公司的收入和利润都会有所下滑,市场在短期也不看好这些公司,但我们当时基于海外对于’云’这个行业深入的研究,确信这个领域未来有空间和潜力,才敢于在整个市场不看好的时候逆势布局。

第二,强大的风险分析能力。我们会对投资承担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在分析结果的指导下进行有纪律的投资。中国市场是一个高回报且相对高波动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投资者,需要搞清楚自己到底面临的是怎样的风险尤为重要。并不是每家机构都具备这种能对风险进行定量测算的技术。

第三,贝莱德在全球是以金融科技著名的一家公司,除了前面提到的风险量化分析之外,我们把科技基因深入到贝莱德的各个环节,包括数据分析、投资组合管理、基金运营等等。

聚焦五大领域:新能源、泛消费、数字化革命、养老健康、产业升级

李婷:当下如果看整个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您会把眼光放在什么地方?

唐华 首先,我们看好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并认为外资对于中国投资还会不断的加码,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1)中国的经济体量目前较大,但从全球来看,以MSCI指数占比为例,占比并未反映出中国经济体量在全球经济中应该具备的代表性,;

2)中国资本市场和全球资本市场的相关性较小,从一个有效的组合理论角度来考虑问题,如果把更大的中国市场的占比纳入全球组合,有利于降低这个组合的波动率,提升其夏普比率。

具体到我们看好的领域里面,我的投资风格属于成长风格。我希望自己的组合能够有一个长期还不错的收益。从选股的角度看,买入持有不断创始价值的企业是最好的方式。我目前看好新能源、泛消费、数字化革命、养老健康、产业升级这五大领域:

第一,新能源,因为“碳中和”长期的目标,我们觉得这个目标长期非常明确。在这个路径上,会产生较多机会。

第二,在消费领域,我们看好中国的制造型企业,现在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赚OEM的钱,往两端走,要么赚研发的钱,要么赚品牌的钱,包括我们在过去两年看到很多例子,中国的制造蜕变成了品牌,变成了国货之光。

第三,在人口逐渐老龄化的背景下,怎样保证中国制造业还具有全球竞争力,需要在数字化革命上下功夫,也需要我们的制造业不断创新,不断做产业升级。相应来说,人口老龄化会提升对医疗、养老领域的投资机会。

李婷:今年以来,成长的方向最强势的就是新能源,从中短期来看,对新能源的后续走势,您有什么看法?

唐华 今年新能源、新能源车、半导体这三个赛道非常火热,在这个时点,我们对未来6到12个月的基本判断是这三个热门赛道的基本面包括股价上面会出现较大分化。

刚刚您提到半导体,半导体今年上半年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缺芯”,“缺芯”的问题因为供给短暂的失位,需求还是成长很快,尤其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新的需求,新的需求里面包括智能家电的需求、光伏的需求,光伏上面也要用很多电子元器件,更大的驱动力是智能电动汽车的需求。对于很多行业来说,价格的上涨是刺激供给上升的最好手段。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开始对价格的大幅上涨做出应有的反应。

我们根据全球整个半导体板块细分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未来6到12月,部分子赛道可能会进入一个拐点,会从目前的供不应求变成供大于求。以新能源为例,细分赛道,例如之前硅料很缺的情况下,对于硅片的盈利,过剩的一些产能可能没有办法投入到市场里面。如果现在硅料不缺,对于整个行业的价值再分布也会有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对于热门赛道大致的观点就是会分化,这对于大家的选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买长期可持续的高品质成长股

李婷:接下来,先让大家深度了解一下唐华总,然后唐华总再来说一说自己的投资风格,投资逻辑是什么?

唐华 我2005年入行,第一份工作是在证券公司做策略分析师。我第一个买方的工作是一个加拿大的金融控股集团,当时我看的得最多的是周期股,2007年那一波经济周期的上行,再加上很快的速度,2008年经济周期的下行,整个周期在我的基因里面烙下很深的影响。

接着,我去了一家欧资的基金公司,更多看科技股和消费股,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管理组合。那个时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从2012年底部开始到2015年小盘股的大牛市,但是那个时候小盘股股价上涨的基础不是特别夯实,很多又跌下来了。跌下来之后,一涨一跌,大家发现对于财富增长没有特别大的帮助,反而是很大的折损。我的投资理念从偏周期体系变成想要超越周期,寻找超越周期的成长股。

2017年加入贝莱德,开启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三轮周期。在贝莱德,对我来说个人最深的体会是,把我之前自下而上的选股体系和贝莱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结合在一起,发挥我自己看板块和行业较多的特点。行业投资方面没有特别的路径依赖,在不同的板块里面都可以自下而上选择股票,把这些特点结合在一起,力争实现更大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从这个从业经历再发挥出去看,我个人的投资理念可以总结为三条:第一,行业是分散地配置;第二,个股是集中地配置;第三,买长期可持续的高品质成长股。我会有一些具体的体系去做个股筛选。

具体而言,好行业对于一个成长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它的上升空间是否足够大。同时,我们会非常重视每一个行业所处的周期。接下来,我们会看公司的护城河是不是够宽,是不是在持续的加宽。最后,对“人”这个环节我们非常重视,因为我们投资的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中国第一代创始人基本大多数在做掌舵人的工作,所以他们的诚信,管理层的诚信,包括这个企业在目前变化非常快的经济环境下有没有自我迭代、自我学习的能力,都是我们核心

李婷:您刚刚说到一点,行业是分散均衡配置,在成长行业当中,不会只集中某一个行业,但是如果你选定了这个行业当中的股票,公司你会非常集中,公司你不会分散,为什么?

唐华 虽然A股有4000多家的上市公司,但真正能够满足好行业、好公司、好领导、合理估值这四个要求的公司并不多。因为我们的赛道比较分散,在我们选定的赛道里面也会去选择我们认为在这个赛道最优秀,能够跑到最后,跑的最远的那一家公司,所以在公司的选择上比较有“洁癖”。

李婷:面对近期市场的调整,请问您怎么看待后市?

唐华 我们认为有两个核心因素会影响市场的未来走势。

第一,经济的走势。往明年看,经济增长的压力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影响市场的因素是流动性。前一段时间的降准其实已经把流动性的拐点昭然若揭了,这个拐点其实就在那里,但是流动性往上的速率到底怎么样?我们还要拭目以待。所以,明年市场的走势更多是经济基本面向下的压力和流动性向上的脱离互相作用的结果,这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还是会更加有利于成长股的表现。所以我们对于现在这些非常好的赛道,还是会保持一定的

另外,我们会去

- end -

上下滑动阅读

安 昀 | 鲍无可 | 贲兴振 | 薄官辉 | 毕天宇 | 曹 晋

曹 霞 | 曹文俊 | 常亚桥 | 常 蓁 | 常 远 | 崔建波

陈璇淼 | 陈 平 | 陈 媛 | 陈立秋 | 陈 军 | 陈觉平

陈文扬 | 陈 宇 | 陈金伟 | 程 彧 | 程 洲 | 程 琨

崔 莹 | 蔡嵩松 | 蔡 滨 | 蔡志鹏 | 邓炯鹏 | 董伟炜

杜晓海 | 杜 洋 | 冯明远 | 付 斌 | 付 娟 | 费 逸

范 洁 | 范庭芳 | 方钰涵 | 方 纬 | 高兰君 | 刚登峰

葛 晨 | 顾耀强 | 归 凯 | 郭 锐 | 郭 堃 | 郭相博

巩怀志 | 韩 冬 | 韩海平 | 郝旭东 | 郝 淼 | 何 帅

何晓春 | 何 琦 | 侯振新 | 洪 流 | 胡昕炜 | 胡鲁滨

胡宜斌 | 胡 涛 | 胡 伟 | 胡 喆 | 黄 峰 | 黄 力

黄立华 | 黄 波 | 姜 诚 | 蒋 鑫 | 纪文静 | 焦 巍

贾 鹏 | 金笑非 | 季新星 | 季 鹏 | 匡 伟 | 孔令超

劳杰男 | 雷 鸣 | 李德辉 | 李 琛 | 李晓西 | 李晓星

李元博 | 李耀柱 | 李玉刚 | 李健伟 | 李 建 | 李佳存

李 巍 | 李晓星 | 李 竞 | 李振兴 | 李 欣 | 李少君

李 瑞 | 厉叶淼 | 黎海威 | 梁 浩 | 梁 辉 | 梁 力

梁永强 | 廖瀚博 | 林 庆 | 刘 斌 | 刘 波 | 刘 辉

刘格菘 | 刘 江 | 刘晓龙 | 刘 苏 | 刘 锐 | 刘 平

刘 潇 | 刘 兵 | 柳世庆 | 柳万军 | 陆 彬 | 陆政哲

陆 欣 | 陆 航 | 罗春蕾 | 罗世锋 | 骆 莹 | 吕越超

楼慧源 | 马 翔 | 马 龙 | 莫海波 | 牛 勇 | 彭凌志

潘中宁 | 潘 明 | 蒲世林 | 齐 皓 | 祁 禾 | 邱璟旻

丘栋荣 | 邱 杰 | 秦 毅 | 秦绪文 | 曲 径 | 饶 刚

宋海岸 | 石海慧 | 石 波 | 沈 楠 | 沈雪峰 | 史 伟

是星涛 | 孙 芳 | 孙 伟民生加银 | 孙 伟东方红 | 孙轶佳

孙浩中 | 邵 卓 | 唐颐恒 | 唐 华 | 谭冬寒 | 谭鹏万

谭 丽 | 田彧龙 | 田 瑀 | 屠环宇 | 陶 灿 | 万建军

王大鹏 | 王东杰 | 王君正 | 王 涵 | 王 俊 | 王 培

王 鹏 | 王 栩 | 王延飞 | 王宗合 | 王克玉 | 王 景

王诗瑶 | 王晓明 | 王奇玮 | 王筱苓 | 王园园 | 王 垠

魏晓雪 | 魏 东 | 翁启森 | 吴 星 | 吴 达 | 吴丰树

吴 印 | 吴 渭 | 伍 旋 | 肖瑞瑾 | 肖威兵 | 谢书英

谢振东 | 徐荔蓉 | 徐志敏 | 徐 成 | 徐 斌 | 徐 博

许文星 | 许 炎 | 薛冀颖 | 夏 雨 | 颜 媛 | 杨 栋

杨 浩 | 杨 瑨 | 杨锐文 | 杨 帆 | 杨岳斌 | 杨 明

杨晓斌 | 姚 跃 | 姚志鹏 | 叶 松 | 叶 展 | 易智泉

于 渤 | 于 洋 | 于善辉 | 于浩成 | 袁 宜 | 袁 航

袁 曦 | 余小波 | 余芽芳 | 张丹华 | 张东一 | 张 峰富国

张 峰农银汇理 | 张 锋 | 张汉毅 | 张 晖 | 张 慧

张金涛 | 张 骏 | 张 萍 | 张 帆 | 张延鹏 | 张迎军

张益驰 | 张鸿羽 | 张 弘 | 章 晖 | 章旭峰 | 詹 成

赵晓东 | 赵 强 | 曾 刚 | 郑澄然 | 郑慧莲 | 郑 磊

郑巍山 | 郑 伟 | 郑泽鸿 | 郑 日 | 周应波 | 周克平

周 良 | 周雪军 | 周 云 | 周 杨 | 朱 平 | 朱 赟

朱晓亮 | 钟 赟 | 朱 熠 | 左金保 | 赵 蓓 | 邹维娜

邹 唯 | 邹 曦


二:贝莱德基金净值

1不了解的不投资。2不认识的人不要相信。 哪怕是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有风险的地方。 巴菲特的第一条 ,一定保住本金。 不了解的不投资,是否可靠一定买自己了解的。 推荐最稳健的是国债,然后是股票投资长线投资。 小的投资公司,我都不建议买的。

三:贝莱德世界科技基金

资金多一点少一些都可以炒现货白银,及时出金入金,可以买涨买跌,有兴趣咱们可以聊聊,我发些资料给你参考一下
投资有风险,尤其是不知道根底的

四:贝莱德世界黄金基金

世界格局多变,遇险情绪黄金还会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