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基金评审结果什么时候出来(青年基金评审结果怎么看ABC)

jijinwang
最近,国家自然基金结果公布,高中者开始庆祝,没中的又要耗费半年心血。基金为什么如此牵动人心?因为它直接关系青年教师的前途命运。
申报基金已经成为高校青年教师年度最重要工作之一。申报基金有三个原因,一个比一个重要:
第一个原因是为了获得研究经费。获得自然基金后大概能获得18万到上百万的经费,虽然青年基金钱并不算多,但对于一个希望自立门户的学者来说也算有一些用处。
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学者并不缺经费,比如博士后期间有博士后基金,工作后可以拿省基金、企业横向项目以及一些大项目的子课题。再不济,可以傍大牛,跟着大团队,也不用担心研究的事。所以,申自然基金,很多人已经不是为了经费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职称评审以及各种人才计划的评审。在这些评审中,基金项目的重要性远超学术论文。尽管现在有“破五唯”,不能提唯项目,但在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人自然基金,另一个没有自然基金,大家普遍也会倾向于前者。为什么这样呢?其实大家也说不清楚,有一种解释是基金评审是一次小同行的综合评审,很能说明问题。
如果说职称关系到青年教师的发展,那长聘合同,就直接关系到青年教师的饭碗问题。这就是最重要的第三个原因,非升即走的考核需要。据了解,很多高校都把基金项目作为非升即走留校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唯一条件,也就是说,有基金也不一定能留下,但没有基金,几乎是不能留下。
所以,为了能留下来,青年教师进校前两年几乎都是在拼基金,很多人从9月份开始写,到春节还在反复地改。报完之后,还要去拜会同行,打探消息。
然而即便是这样,基金申请也是越来越难,毕竟大家都有这样的需求。现在基金申请命中率相当低,优势学科可能3个人中1个,普通学科可能10个人才能中1个,偶然性也很大,并不是谁强谁就能中。新教师按三年准聘期,最多能申报3次青基,优势学科可能都能拿到,但普通学科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拿到。拿不到的,就只有走人了。还有更郁闷的是,今年7月合同到期,但基金结果还没出来,也只能怅然离职。
可以说,基金是很多青年教师心头的一座大山,但目前国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随着高学历科研工作者的增多,随之产生的内卷也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只能希望,高校不要再用这种偶然性很大的业绩成果作为评价依据,真正实现“不唯”和“不限”。

1、博士毕业你们都花了几年中的青基,都评上副高了吗?

真经这些年招聘了几十号博士,绝大多数都是非升即走的人,他们想要留校,最起码的条件就是在2到3年内拿到青年基金。这个难度委实不小,但从目前的情况看,7成以上的博士都拿到了青基。

不过,这个数字没有太多的参照意义,像985高校,比例可能更高,而一些省属院校,三成就算不错了。

申青年基金成功率有几个主要因素,第一就是学科平台实力。尽管在评审中大家都避而不谈学校学科实力,但从项目结题质量来看,有实力有平台的高校,完成情况肯定更好,一个学校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实验室,怎么保证能做出来。

第二个因素是自己的研究基础,虽然说基金是支持未来的计划,但如果你在这条路上还没入门,谁能相信你可以走下去。博士期间发表过本领域高水平论文的人获得青基的机会肯定更大,没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建议前期花很多时间在论文上。

第三个就是本子的完成情况了。对已经有研究基础,有研究平台的博士来说,下面要拼的就是申报书了。申报书反映了你在这个领域的前沿程度,做不做得出来是一回事,看不看得到前沿是更重要的事,如果你要做的是别人10年前就在做的事,那几乎不可能中。另外,本子的细节必须好好打磨,低级错误一点都不要有,但凡有一个被专家看到,可能直接就pass了。不仅青基如此,面上、重点、重大都如此。

所以,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每年下半年开始准备本子,然后花很多时间来打磨,年初报送前,学院还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来给你审核本子,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成功率。

而青年基金,也只是副教授的一个条件,即便达到副教授全部条件,也要受名额限制,要排队。所以,青年博士进校,2年内获得副教授的算是相当优秀了,4、5年算正常,5、6年后还不能评上,基本上就要被淘汰了,只能想办法去低级别的高校或者去企业了。

没必要问这个问题。很多博士毕业第一年就中了国青,这很正常,至于副教授看每个学校内部职称评定政策,一般两年后就可以成功,当然除了国青,你还要有c刊,或者sci。。有一点还要注意现在很多学校已经不认sci四区的文章了因为太烂了

2、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你身边有人申上了吗?

有呀!我们学院就一个面上。

我的学生中了

3、为什么有些人能拿到国家青年基金,却一直拿不到山东省青年基金?

山东互联网是零,你如果是山东急需的互联网人才,那可以申请一下山东省青年基金。当然了,那样他们也是不会让你拿到的。

这种问题常出在高级别科研单位驻当地的研究所及高校。国基更公平,地方的课题要照顾本地的科研单位。外来户给几个算是面子,本地再差的本子也能上,地方课题经费少,就算是个零花钱。

评委能通过省内基金撰写的研究内容就能猜出申请人是大咖团队,还是无名小辈,自然而然内心就有了定论。侧重看人,不看重研究内容和本子水平。国基金相对公平些,主要看研究内容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