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公共维修基金为什么这么高

jijinwang
青岛已备案私募基金数量升至全国第十!
都说资本的嗅觉最灵敏,青岛为何成为资本青睐的热土?
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对外发布统计显示,青岛已备案私募基金超过1457只,首次进入全国前十。
值得一提的是,该排名包含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五个计划单列市
一跃成为我国资本热衷的城市,青岛到底做对了什么呢?
除了自2019年,青岛提出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并为此付出巨大努力之外,青岛在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轨道交通、智能电家,以及医养健康等产业方面的优势,也与当前资本领域最热衷的投资方向十分吻合。
此外,青岛还具有我国唯一的,以财富管理为主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而这也是助力青岛资本换道升级的重要保障!
私募基金有助于一座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这也与山东作为我国新旧动能改革试点的国家战略,十分匹配。
有了资本的助力,又有了行之有效的产业规划,相信未来的青岛必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对此,你怎么看?

近日,青岛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区市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通知》提出,在保持财政体制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自2022年起,对区(市)财政体制进行适当调整。

此次调整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

官方对此解读为,此次区市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市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缩小区(市)间财力差距,推动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青岛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框架是2012年建立的,期间虽然作过几次调整,但基本上是围绕着“市级让利、区市受益”的思路进行的。

但目前来看,这种体制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市级财力下降,市级统筹办大事,尤其是大项目招引落地要素保障和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能力在弱化;二是各区市之间财力水平差距依然较大,部分区(市)收支矛盾比较突出。

此番财政管理体制调整,也传递出另一层明确的信号,青岛区市两级权责将会出现一些调整,市级层面的统筹和发力将更为关键。

正常来说,财权调整之后,也应该会有事权的调整。比如,宁波专门出台了部分重点领域市与区县(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青岛目前虽然没有具体细化方案出台,但在相关领域已经出现了事权调整的迹象。2月9日开年召开的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动员大会上已经明确,“要加强市级统筹,凝聚工作合力,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调度、统一督导,上下齐心、共同发力。”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次市级与区级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青岛的发展。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来看看青岛各区市的财力情况。

2021年青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68亿,增长9.1%,首次突破130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17亿元,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4.3%,较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

青岛的增长态势,也反映在了各区市的经济表现中。

但是区(市)间财力水平差距依然较大,部分区(市)收支矛盾比较突出。

日前,青岛统计局公布了各区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据。由于统计口径不同,市北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等3区市的数据相比于各自官网公布的数据发生了变化,可能涉及到相关企业退税分配。

我们综合各方信息,对10个区市的财力进行盘点。


1

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为衡量标准。

与2020年相比,前三位的位次未发生变化,从第4名开始,其他7个区市的排位竞逐明显。

市北区上升3个位次,反超即墨区、胶州市和李沧区,跃居全市第4。即墨区、胶州市和市南区依次下降一个位次。

2021年李沧区财政收支表现低迷,下移3个位次,被平度反超,位居第9名。

西海岸新区以283.06亿元再次领跑全市。

把西海岸新区的数据与青岛全市数据做一个比对,其以不到20%的面积为青岛贡献了近五分之一的财收。

崂山区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00.16亿元,排名第2。崂山区首次突破200亿,而且与西海岸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

2020年,西海岸新区(含保税港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66.9亿,崂山区为161.2亿,相差105亿。2021年,崂山区与西海岸新区的差距缩小至80亿元。

城阳区(不含高新区)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32亿元,稳居全市第3。

2021年表现最反转的是市北区和李沧区。

市北区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8.82亿元,排名全市第4。

数据显示,2021年市北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1%,22个行业中19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6.4%。其中,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产值同比增长63.0%,家具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45.9%。重点服务业持续恢复,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0%、37.4%、97.3%、133.3%。

2021年表现最低迷的是李沧。

李沧区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4.3亿元,排名由2020年的第6位下降至第9。

莱西则由于自身体量,继续在全市垫底。据官方统计,2021年莱西市工业生产受有序供电影响较大。从企业生产经营看,自9月13日有序供电以来,工业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其中,130户工业企业受影响较大导致限产,主要集中在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行业中受影响较大的企业为东方雨虹、雀巢公司、六和万福食品等。此外,受煤炭、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价格上涨及电力紧缺影响,导致工业原材料生产供应不足,价格传导上涨,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提高。

2

从增速上来看。

2021年青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68亿,增长9.1%。

与全省情况对比,青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比16市平均增幅(12.0%)低2.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0位;税收收入增幅比16市平均增幅(15.1%)低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0位;

与全国情况对比,青岛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比全国地方级平均增幅(10.9%)低3.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幅比全国地方级平均增幅(12.2%)高0.9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排名第8,增幅排名第10,并不突出,税收增幅列第5位。

具体到10个区市。

5个区市的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依次分别是崂山区、胶州市、市北区、莱西市和平度市。

崂山区以23.7%的增速登顶,这也是崂山10年来首次实现20%以上的递增。

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看,只有李沧区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35%,在全市垫底。根据李沧区官方报道,将症结归因为:“目前受减税降费及区内骨干税源企业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全区财政收入增长受到压力”。

3

税收占比是考量一个地方经济健康度以及营商环境的重要参考指标。

截至目前,6个区市的税收比重高于青岛平均水平(74.33%)。其中,市南区位居第1,莱西市、崂山区、李沧区和即墨区依次排在第2-5名。

市南区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1亿元,仅排第8。但其税收收入达81亿元,增长19.4%,税收占比达90.03%,位居全市第一。

这与市南区近年来积极布局高端服务业密切相关。

2021年,市南区新增营业收入过100亿行业3个,其中过300亿行业1个,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90%左右。新增知名企业区域总部(机构)80家,引进重点金融机构和企业87家、创投风投基金71支,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的40%、60%,建成全省首个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新增航运物流企业520家,总数占全市的70%,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竣工,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

税收占比越高,则意味着财政质量越好。

数据显示,2021年崂山区税收收入税收收入168.9亿,增长32.9%,税收比重从2016年的29.9%,增至84.57%,超出全市10个百分点,超出全省9.2个百分点。

崂山区拥有两大产生高税收的支柱产业,一是金融业,一是高新技术企业。

2021年,联储证券迁址崂山区,拿下全牌照本土券商牌照,结束了青岛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唯一一个没有全牌照本土券商的历史。

微电子领域,依托歌尔微电子、信芯微电子等龙头企业,崂山区提出建设“北部沿海微电子高地”,打造“青岛芯谷”,助力全区打造北方半导体装备及零配件产业重镇。

2021年前三季度,崂山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48.09亿元,增速11%,金融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收入30%以上。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7.4%。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速,分别同比增长48.9%和29.8%,全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5%,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8个百分点。

即墨和胶州的崛起,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大项目落地之后的转化。

以胶州市为例。

2021年胶州GDP以1456.27亿元超越市南区与即墨区,跃居青岛各区市的第二位。

与此同时,据胶州市财政局报道显示,2021年胶州市紧抓胶东机场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入库14个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高重科技总部已正常开展业务,华为人工智能创新已完成120家企业需求对接与调研,阜安街道智慧社区、大数据中心胶西街道智慧农业、少海智慧派出所、上合城市大脑建设等项目已进入商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