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说的央妈指的什么

jijinwang
六亿基金户口,两亿股票户口,应该基本上大部分家庭或多或少都有点投资。
央妈说货币继续在总量发力支持经济,就是说还要加大放水的力度,
401k计划和国家维稳基金已经在推进,已经有资金进入市场了。
央妈发力对中国经济有非常好的逆周期调理作用,稳定经济基本盘,做生意的人才有利润才有投资的动力。
国家维稳基金的推进,恶意做空资本不敢恶意做空,市场大幅度下杀的空间没有了,股民基民赚钱了,消费自然而然就起来了,工厂也可以正常运行了。
未来疫情影响越来越小,消费会提升,国际贸易也会恢复,到时候一切正常了。

1、什么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他们的成立对我们购买银行理财有哪些影响?

多个选择,银行不能直接自己干啊,子公司干啊,比别的公司安全点。

这个事吧,其实不用过分解读。

1、为什么银行要成立理财子公司

并不是银行想成立子公司,而是监督管理机构要求它成立理财子公司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绕。在我国的资管市场,银行理财是最大的一块蛋糕,资金规模超过30万亿,比大家熟悉信托、券商资管、保险资管都要多,更别说什么公募基金了。

但是这么大的资金量,监管上却一直不是特别的规范。虽然在08年的时候,就明确要求了银行自有资金和客户资金,必须隔离;并引发了银行内部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的大分家。

但是整个资产管理部的理财资金,还是都在一个大资金池里,信息不透明,也无法有效监督管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银行以前理财敢承诺保-本,除了投资标的保守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资金池混用,理财产品A亏了,没关系,还可以拿产品B的盈余补上。还有些小银行胆子更大,会把理财募集的资金挪去信贷用,成了变相的高息揽储。


2、为什么银行一直是亲儿子乖宝宝?

监妈说:这样不行啊,孩子们,以后要成立专门的理财子公司,每个产品单独开户单独托管,所有资金不得混用,信息必须公开透明。

银行说:好的。

接着四大行纷纷响应成立了自己的理财子公司,以不差钱的方式表达自己热烈拥护的决心;中行出资100亿,建行150亿,工行160亿。大佬们带头,小弟们自然也会跟进,一个月的功夫,已经有19家银行宣布成立理财子公司了。

为啥?因为听话的孩子有糖吃。

大家都看过12月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吧?其实在它之前还有一个,9月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除了明文规定了“商业银行应当通过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还有一句“暂不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总行应当设立理财业务专营部门”。

这在公文里就叫“活口”。

08年就成立资产管理部,不就是“理财业务专营部门”么?至于这个“具备条件”到底是什么条件,那就看双方怎么“谈条件”了。


3、对我们购买银行理财有什么影响?

其实,没什么太大影响。所谓子公司理财不承诺保-本,现在总部新发的理财,也不让承诺啊,一样的。

而且按照前面说的“活口”,并不见得就是真的要把资产管理部从总行完全剥离出来,很可能是在保留现有资管部的前提下,额外新成立一个理财子公司。

也就是说,现有的理财产品还会继续由资产管理部负责,同时一些会新成立一部分投资范围更大,更灵活,投资风格更激进的理财产品,由子公司来运营。

这对咱们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可选择的范围更大了,可选择的余地更广了。

不过投帅觉得,虽说监妈对子公司也确实给了一些优待,比如能直接投资股票啊,扩大了非标的范围和比例啊。但是,按银行资管的一贯秉性,他们在股市红海搏杀,能强过在已经被大A磨练了十多年的基金同行么?以投帅的推断,即使投资股市,子公司的风格也是屯一堆高分红股,之后就安安静静地打新去了。银行系的理财终究还是逃不过一个“稳”字。


综上,理财子公司更多是监妈跟银行博弈的产物,它成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便于更好地监管,防范金融系统风险。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双赢。监妈立了规律,也给了好处;银行得了便宜,也卖了乖。对普通吃瓜群众,其实不用考虑这多,按自己的需求,该买啥就继续买啥好了。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

2、我妈总是投资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个人感觉不正规,但是劝不动,怎么办?

老人收入来源不多,希望通过投资理财给自己挣一些养老钱,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子女应当支持,同时也要帮忙把关。

常见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比较低,这也是很多老人寻求其他投资渠道的最主要原因。但是非主流的理财产品风险确实很高,不要说老人了,很多年轻人都难免踩坑。

那么年轻人应当如何帮助父母把关,提醒父母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不能贪图高息。哪怕是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如果收益特别高,都要警惕“飞单”的风险。对于非银行渠道的理财产品就更加需要小心谨慎了。

其次是不要道听途说。非主流理财产品,普通人很难发现其中的奥妙,容易掉进陷阱遭受损失。现在回头看看,多少暴雷平台,曾经是多么高大上,让人感觉比银行还要安全。

最后是帮助父母找到合适的理财产品。如果只是告诉父母这也不行那也不可以,估计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应当综合考虑资金的安全、收益和流动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理财收益。例如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或者基金定投,都是比较可行的。

喜欢投资是一件好事,不理财,你的资产将被通胀蚕食,但是乱理财,你的资产可能迅速破灭。现在社会各种投资理财产品,鱼龙混杂,一不小心就会踩雷。比如类似传销的理财产品,比如之前爆仓的P2P非常多。如果想保证本金的安全,建议还是先多学习理财知识再开始理财,不要盲目跟风。

那么老人理财劝不住,怎么办呢?首先你自己可以根据收益率大致判定一下这个理财产品靠不靠谱。

一般情况下,年化收益率在百分之四以内的,基本属于保本型理财产品,高于百分之四的就有亏损本金的可能,年化收益率在百分之十以上的,你就做好血本无归的打算。

为什么这么说,这和我们自己去理财是一样的,自己理财百分之十以上收益的投资肯定要配置股票类资产才能达到,甚至是配置期货这种风险更高的资产。如果有人保证每年给你百分之十以上的分红,除去他自己的抽成,管理运营费用,他要做到百分之十三以上才能赚钱。这个盈利能力基本是很难保证每年都能实现。

那么老人已经买了怎么办呢?可以让老人先退出来一些,给老人说风险太大,不能把养老钱都放进去,咱们先拿小钱实验一年。这种高收益的骗局一般也就一两年就该跑路了,实在劝不住只能尽可能降低损失了,花钱买教训吧。

3、基金爆仓,基金经理为什么会跳楼?

基金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经理爆仓的比较少见,因为公司一般都有比较严格的风控。公募基金经理工作压力大猝死的有,跳楼的没怎么听说过。


出现跳楼,跑路啥的一般是私募基金或一些不正规的代客理财。


这类基金通常有保底或保本的契约责任,基金经理是老板,出资人,基金管理一肩挑。风控做得不好,上了杠杆的,碰到极端行情,极易爆仓。一旦爆了,金钱损失数额都会比较大,其它行业一辈子也很赚回来的,受不了的自然要跳楼了。


我一朋友早年间是证券经纪人,就是拉客户的那种,后来客户积累多了,有些不懂股票的,就请他帮忙操作,给他分成。


当然这是违规的,都是偷偷干的。


05年到10年,他来来回回操作几波,节奏踏的很准,客户赚了不少,自己也在二线城市买了好几套房,跟我们私下聊天说几年下来赚了超千万。那时我们不懂他怎么折腾的,觉得好厉害。其实就是上了杠杆,替客户保本操作才能赚这么多。





在A股市场不断赢钱就容易膨胀。代客理财是灰色产业,10年末,他就想上岸洗白,和银行,信托合作弄了个通道,成立了私募基金,他自己有跟投的,收益是劣后级的,就是要包赔的那种。


然后悲剧就来了,大家都知道07、08年,14、15年的牛熊市套人,但11、12年单边阴跌市是杀人,专杀老手。我朋友的基金自打入市,市场就不给面子,一路加仓一路跌,整整跌了两年。最后,只知道他房子也卖了,豪车也卖了,老婆也离婚了。


亏到没办法,只能找朋友三千五千的借,生活都过不下去,我们当时都很诧异。据他自己讲,上失信人黑名单了。后来不晓得通过什么办法改了名姓,之后就去了一家小公司上班,过着几乎隐姓埋名的生活。


私募基金这行确实残酷,赢一百次,只要风控做得不好,起了贪婪之心,大亏一次,不仅积累清零,所有人脉也化为乌有,在金融圈也混不下去了,没有人会请亏钱还不起钱的人做投资的。


说到这儿,题主该明白基金经理为什么会跳楼了吧。

市场上总有人扛不住,多的是一些散户个人,而基金里面公募基金其实压力还是不大的,跳楼的多半也是私募基金经理,因为核心问题就是私募基金一个是入门门槛比较高,大家也都是这个圈子里面的人,这些朋友因为信任才把钱交到私募基金经理人手上,最后的结果亏了,一个是辜负了朋友的信任,一个是自己心里也迈不过去这个坎,最主要是自己经营了十几年的信任也会一下子崩塌。
还有很多原因会造成这样结果:
  1. 私募基金发行初期基金经理自己需要领投资金,基金亏完首先自己的做部分钱就没了。
  2. 疯狂上杠杆,发生巨大亏损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做风险防御,杠杆效应能让你赚钱,效益扩大几百倍,就是能让你的亏钱效应变大几百倍。
  3. 我认识的一次摧毁,行情下难免会产生怀疑,怀疑自己之前所有的价值观导致自己的信心和价值观被摧毁,这也是非常的难受。
还是来说在中国最真实的一个案例吧:
南京的瑞林嘉驰对冲基金经理刘强,在杀了自己的妻儿之后,于7月22日在北京华贸酒店顶楼平台跳楼自杀,年仅36岁。这是他当时最后写的一篇微博结尾:
每一次大熊市,都有因为股票亏钱而自杀的人,即便是投资大师也不行。
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美国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大暴跌,道琼斯指数跌到了惊人的41点。在这场股灾中,近4000人因破产跳楼自杀,5000万人失业,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在这场股灾中,投资大师欧文费雪在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一代投机天才利弗莫尔在这场股灾中输掉了1亿美元,最终选择开枪自杀。一直到25年以后的1954年,美国的股市才回到了股灾前的指数水平。想一想这个场景,何等惨烈!而我们这次A股的股灾,虽然指数还没有如此惨烈,但下跌之快,下跌之猛,覆盖范围之大,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这些人他们不管是因为跌停,还是质押爆仓,还是贷款亏空,都输在了一件事情上,没有对自己的贪欲,进行一个合理的管控。明显高位之后还是愿意一意孤行,最后成为了整个市场的接盘侠。
再看到我们自己身上,未来也肯定还会有熊市的,到时候的你就应该知道风险是什么,因为对基本面的执着而放弃了技术面,反之。
所以当风险来临时,保命最重要!共勉!
我煮一壶酒,万事解忧愁,觉得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