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中的右肩什么意思(右肩找左胯什么意思)

jijinwang
你们可能只看到董承非那篇会议纪要里,董大佬看好地产,今天地产涨了。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里面最关键的一个Q\u0026A其实是:
Q7:请问您前面所分享的是您个人观点,还是公司大多数基金经理的观点?
A7:仅代表个人观点,公司实行基金经理负责制,基金经理个人都持有自己的想法。
我昨天提到了,相对收益相对收益考核是一个烂机制,因为能跑出来的必然是风格最极端最极致的基金经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跑到第一,这种示范效应等于鼓励所有的基金经理,你们要变得更极端一些,最好ALL IN一个板块拿第一,所有人都在鼓励极端。
这里的所有人,还包括一部分对公司业绩和规模负责的管理层和投委会。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基金经理,你买入地产这样的三傻,这几年别人涨了很多你没涨,你有没有压力,规模会不会萎缩,投委会会不会给你压力?要记得,你是考核相对收益的。
当然会的,这种无形甚至部分公司有形(直接干预)的压力,一定会影响你的投资策略和风格,逼着你向市场热点和趋势行情转移。
谁年轻时没被投委会找过去谈过几次话啊。
但你也不能单纯的怪管理层,他们也有自己的考核压力,连曹名长都一度被赎回到只剩60亿,公募对股东的业绩考核就是收入利润,也就是管理规模,而基民尤其是这一轮基民,又是特别喜欢喊着Ikun菜狗追涨杀跌的货,你站在那个立场,你能怎么办。
哪里真有人拍着年轻基金经理的肩膀说:我支持你的策略,你放手去干吧。——说不定过几个月规模缩个70%,你们一起双双下岗了。
建议上面提到的这种坚持初心的两个人立马原地结婚。
换句话说,董承非的这句话,分量其实是很重的,也只有他这样的老资格,有底气说:“公司实行基金经理负责制,基金经理个人都持有自己的想法”。能够不管管理层和投委会的示意,执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买自己想买的股票,即使中间规模一度缩水。
其他年轻基金经理能做到么?其实挺难的,压力挺大的,最后心一横,那就追求另一个极致——风格的极致化好了。
这也部分解释了很多人在公募收入再高,也都最后公转私了,因为不想再被束缚,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投资策略。
没想到吧,即使做到基金经理了,做到行业金字塔塔尖了,还是被各种规则条件约束着。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过绝对的自由。

最近不少小伙伴们向我咨询关于投资的事情,都想挣个零花钱,问我咋整。


我的意见是,如果基本不懂市场,不要直接买股票,放弃博短期收益,玩股票需要有选股能力,轮动比较快,波动也比较大,不想受刺激,老老实实买基金即可,能博一个市场的平均收益。


如下是基金选择里面的底层逻辑吧,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核心逻辑:我们挣的钱实际上是策略的钱,盈亏同源,因为你不是赌一把就跑再也不回来,只要长时间在赌桌上,就需要有一套适合自己性格的方法论,然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去逐渐修正完善,因此不用纠结某个基金是否挣钱,整体收益一直向上即可。(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德州扑克的职业玩家如何操作的)


策略的意思是,你的所有的方法论。如何配置、如何选择、大跌了怎么办、大涨了怎么办、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继续定投吗、割肉出局吗?也就是买入的时候就已经定好了在什么条件下卖了,尽量避免跟心情走,我们不要去预测5000点会不会到来,只需要知道大盘3000点怎么操作、4000点怎么操作、跌到2800了怎么操作,使得在自己能够容忍的风险偏好里收益最大化。


对于长期持有的心态和影响因素,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如果这20年房价也能让每个人实时的看价钱波动曲线,并且买入卖出点点鼠标就成交了,那么我相信,没几个人拿的住。


总共分四类基金:


  • 债券类基金
  • 指数型基金:宽基指数
  • 指数型基金:行业指数
  • 主动性基金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看它们的底层逻辑。


债券型基金,它属于固定收益的一部分,只要选好基金,可以长期重仓持有,比存银行强多了,选择的时候注意不要选企业债,还有那些收益率很高的都不要买,买债券的目的就是降低波动,高收益的债券都有亏损的可能。


指数型基金:宽基指数,譬如沪深300、MSCI指数、中证1000、中证500等等。每个都是代表着一种分类,简单理解就是沪深300代表大公司、MSCI指数是海外看好中国的公司组合、中证500和中证1000代表中小公司。然后该买哪些,很多时候根据常识也能够估计出来。


宽基指数的底层逻辑是,股神巴菲特有一句话,不要做空自己的祖国。如果这些优质的宽基指数都开始大跌,那说明国家经济开始崩了,你感觉长期会吗,短期比较复杂,也许由于各种国际环境、货币政策、国内产业转型等原因震荡下跌,但肯定还会V回去的。


这是我投中证500的效果。


指数型基金:行业指数,譬如半导体、5G、通信、新能源、银行、生物医药、中证医疗、保险、地产、消费等等。每个都是代表着一个细分行业,选择的方法是高景气度和国家的压舱石行业。


它的底层逻辑是,它们是我们国家高层战略的一部分,譬如半导体、芯片、5G、新能源,肯定能发展起来的,即便短期受各种打压,仍然是往上的,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至少钱一定得先到位,但是越新兴产业波动越大,这个还是需要心里有数的。然后,譬如消费,不管发生啥,只要有14亿的吃喝玩乐就跌不了多少。再譬如医药,随着我们老龄化的到来,医药肯定会越来越受重视,它和消费一起都是能够穿越牛熊的。当然,还有压舱石,银行、保险、地产,这些这两年一直处于低位,配置它们的目的是让配置策略相关性降低,不能全是热门行业,也许常年不涨,但是处在低位,偶尔还会突突下,尤其是经济不好的时候,减少下仓位的波动。


这是我投科技基金的效果。


主动型基金,也就是由基金经理选的股票组合,选这个的目的是,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投资人,涉猎面有限,为了避免踏空市场行情,还是需要优秀的基金经理的操作的,选择的方法是根据过去几年的业绩和回撤,加上市场的认可度,寻找优质的基金经理,根据它的持仓风格来选。


它的底层逻辑是,在市场上我们需要谦卑,认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优秀的基金经理大有人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平均收益。


这是我选的一个主动型基金的效果。


了解完怎么选基金了,我们来看看什么时候买和什么时候卖。


买入的时间点。


根据以上的底层逻辑,选择完打算买的基金之后。我们需要判断两个方面,一是贵不贵,这个贵不是指的价钱,是估值。二是打算定投还是一次性买入。


贵不贵这个我之前文档都提过,根据未来12月业绩判断的,不再多说了。


大部分基金我都建议持续定投,并且长期持有下去,一次性买入需要判断更加精准点,否则持续回撤很难受。


个人建议是,长期处于低位的地产、银行等可以一次性买够,就别动了,然后想博一把趋势的,就冲着短期拿的,可以一次性买入。


卖出的时间点。


有三个原因。


一是本身就是短期买的,趋势结束立即卖掉。


二是仓位过重了,也许一直横盘定投,导致自己仓位过重,这个时候不管盈利还是亏损,减仓一部分能让自己睡着觉,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


三是估值过高了,就可以减仓或清仓了,落袋为安。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方式,有的人喜欢看收益率,赔了就一直死扛,赚了10个点就卖,不能说不行,不过得明白这种策略长期收益并不会很高,因为你在频繁择时,长期来看很难说正确率有多高。


此外,还有很多细节的,我就不多说了,就兴趣的可以私聊。譬如每种基金胜率和赔率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配置仓位,哪个放的多,哪个放的少,比较精细了。


最后,我再提醒一个关键问题,踏空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小伙伴们尽可能点放平心态,踏空了不要乱操作,说明至少现在它不是你该挣的钱,并不属于你,我这一年也踏空了好多个,尤其是生物医药和白酒,最低点买入了,刚吃了个鱼头就出了,有大肉的鱼肚子一口没尝到,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判断正确操作错误、不够笃定,当然也有想高抛低吸的短期博弈心态,然后就发现再也上不去车了。


我们毕竟不是专业的,也不是全职的投资者,很多时候一天也看不了两眼,因此,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策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理性思考,提升自己格局和认知,也许才是我们该做的,策略做好了,钱自然就挣到了。


愿小伙伴们都能挣到满意的收益~


我附上之前写过的一个包括股票和黄金的投资策略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