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以产业项目强劲支撑稳住经济大盘——乐都区全力..

jijinwang
海东农畜产品“破圈”正当时】从下单到收货,不到24个小时!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的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养殖生产的精品牛肉,搭乘电子商务的“快车道”,跨越2000多公里抵达上海市民的餐桌。近年来,海东市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为抓手,畅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越来越多来自海东的农畜产品突破本地市场“圈子”,进入了全国市场。
海东是青藏高原的大门户,也是最主要的农业区,产品品质出众,交通物流便利,既是青藏高原优质农产品的“集结地”,又是全国各地农产品进入青藏地区的“桥头堡”。尽管海东农产品市场认可度高,但因为距离远、流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很难形成规模供应。去年,青海新发地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项目在河湟新区开工建设,项目成功运营后,将充分发挥“集散地”和“桥头堡”的作用,把海东市、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全境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在新发地海东分市场进行集散,供应给首都及全国消费市场,提高产品溢价空间,也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平安区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位于平安街道白沈沟境内,属于富硒土壤区,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来到这里,掀开温室大棚的门帘,热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脚下一垄垄的土埂上整齐地栽植着一株株果蔬,鲜艳欲滴。据园区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引进种植油桃、人参果、草莓、西葫芦、西红柿、辣椒、黄瓜等特色果蔬品种,经过过秤、包装等一道道程序远销省内外。
立足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海东市依托地方特色优势,重点突出“两个定位”,在区域定位上突出以高原蔬菜、特色果品为主的川水特色产业区,以高产玉米和马铃薯为主的浅山旱作产业区,以杂交油菜、青稞为主的高位浅山和脑山绿色产业区。在产业定位上,突出高原制种、油菜、马铃薯、蔬菜、饲草料、青稞、生猪、肉牛肉羊、奶业、冷水鱼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海东市特色优势农作物比重占到86%以上,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0%以上。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地处黄河谷地,平均海拔2300米。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盛产核桃、辣椒、花椒及各种果蔬,素有青海“小江南”之美誉。今年,循化县立足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立足“一核两椒”特色产业体系,重点打造了1个万亩花椒基地、3个千亩线椒示范基地、32个百亩高品质核桃基地,扶持线椒、核桃、花椒的精深加工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殊形态和品质的农产品。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必须把备耕春播作为开年的重要任务来抓。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抢农时、严监管、抓保障、强服务,与耕地撂荒、“大棚房”清理整治相结合,全力保春耕促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压舱石”,努力为全省端牢粮食饭碗贡献海东力量,为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赋能增力,确保农业稳产增效、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和谐。截至目前,全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退出“非农化”耕地1.8万亩,排查整治撂荒地3.49万亩,春播播种面积达161.78万亩。
今年海东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融入“四地”建设部署为路径,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中走在前,这进一步明确了海东农业在全省的地位和份额。据海东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海东市将围绕既定的目标任务,重点突出“衔接、绿色、‘要害’、建设、改革、质量”六个关键词,切实肩负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海东使命,在全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上做排头兵、先行者,将海东打造成全省人民放心的“粮袋子”“菜篮子”。一方面,将全力构建河湟特色现代农业体系,打造全省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菜篮子”工程主战场、“西繁东育”承接地、高原杂交油菜和脱毒马铃薯制繁种基地、高原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推广以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加快全域生态牧场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持续推进农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健全使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主体覆盖率达到60%以上,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展会,强化农畜产品外销与推介,进一步拓展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里能买到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而且还有很多折扣,我打算把积攒的积分全部兑换掉!”自6月15日以来,海东市乐都区组织重点商贸企业开展“消费促进月”活动,丰富、实惠的促销引得市民扎堆消费,参加活动的市民忙着挑选商品。截至6月21日,“消费促进月”活动销售额达209.2万元。这只是乐都区针对实体经济纾困释放利好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乐都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汇聚稳增长合力,多举措促消费、稳市场主体,保持全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消费一方面关联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关联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乐都区着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以购助扶”——扶贫产品“进单位”活动,组织全区各级工会会员累计采购扶贫产品套餐4209套,完成消费扶贫金额约85.7万元,直接带动农户207户,其中脱贫户112户,增收约8.69万元,进一步稳定市场消费预期,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稳市场主体,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之举。乐都区充分发挥服务业稳增长保就业的支撑作用,以精准施策、真诚服务的“暖环境”,多措并举活跃消费市场、提升消费能级,有效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全省进一步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对照达到限上标准的新入库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的标准,深入排查、全面梳理限上企业14家,组织符合条件的3家企业申报促消费资金50万元。

坚持靶向施策,积极构建“一心、两轴、一环、两板块”全域旅游空间结构,谋划开展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门票优惠促销、门票减免活动及补贴、发放“惠游大美青海乐享河湟文化”文旅惠民消费券等活动,有序恢复消费市场热度。截至目前,全区接待游客达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亿元。

坚持因地制宜,及时调动自身政策“工具箱”,严格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辖区内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小微企业、制造业等行业纳税人免征、留抵退税达2200万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精准发力,将个体经营户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企业营业执照和参保登记同步办理,印章刻制和发票申领并行办理,全区新发展市场主体471户,为经济增长拓展全新空间,推动市场活力持续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