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出前十基金 ?

jijinwang
你敢信?你知道你的基金经理有多爱操作吗?换手率可以达到惊人的3385.43%!
据济安金信数据统计,市场上存续期满一年的混合型基金,总资产换手率最高能到3385.43%。最低则是极端的0%……
换手率最高前十名中有6名业绩位于同行后30%
换手率最低前十名中有8名业绩位于同行后50%
其中国融融兴混合A总资产换手率为最高的
3385.43%,相当于1周内就把75%的仓位动一遍!结果就是该产品近1年收益率为负。排名位于同类产品后3%,惨不忍睹。
虽说不同类型基金不能完全用换手率来判断,但高换手率肯定具有高风险,过低的换手率也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看来基金经理也是克服不了人性,频繁操作还是诱惑巨大呀,你愿意把你的资金交给这样的经理吗?

一:如何选出一只好基金

首先,具有确定性较强的盈利增长能力,能取得长期较高收益,积极化解风险。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纽约股市和香港股市泡沫破灭后,实体经济受到的消极影响较小,与这些市场引入了全世界优质公司密不可分。可见,优质公司持续性的盈利增长,可以构成股市良性发展的内在支撑力。 第二,具备优秀管理层和完善的治理结构。这些企业通常已度过初创期且已有长期的良好业绩记录,资本回报率较高,内生性成长较强。 第三,具有清晰发展战略、可持续盈利模式和卓越执行力。重视股东回报,财务报表透明、会计政策审慎,现金流量充足。 第四,估值合理。

二:如何查看基金十年走势

市场的跌跌不休,让好不容易赚到钱的账户盈利大大缩水,一些投资年限短的基民,惊呼账户亏损,其实市场中还有些老基民,投基时间超过10年,他们是怎么在这难熬的市场环境中,最后熬过来的呢?

基金君把话筒给他们,以下就是他们的口述秘籍:(

文末有惊喜~)

2015年牛市之后的市场下跌令我终生难忘,当时买了很多股票仓位90%的指数基金,还有一些股票,最紧张的时刻,有的股票流动性几乎为零,还有一些就干脆一直停牌。记得2015年开年,恨不得10分钟就刷新一次股票账户,同事们也经常贴各种股票盈利数据,但随后市场风云突变,我发现我再也不想打开股票、基金账户,开始的时候一周打开一次,再后来,两周、三周,间隔越来越长,同事、朋友拉的炒股、买基群偃旗息鼓了,大家都不想面对,说白了,在这种时候,大家只想当鸵鸟!

一开始还互相交流吐槽,到后来连交流的欲望都没有了。一直到2016年一季度市场稍微回暖,我试了几次才把密码试出来,打开了账户。当然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2017年蓝筹股迎来大涨,我的股票、基金回血了不少。这个时候又在后悔,早知道在2015年下半年多买点基金就好了。

2018年,故事又重演了,特别是到2018年三四季度,我又选择不看了,记得当时我上了一个心理咨询课程,这个课程讲到人遇到无可控制的挫折时,暂时选择“当鸵鸟”,并没有错,甚至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策略。我一下就联想到我自己在股市里的反应。其实当鸵鸟躺平,并不算丢人。像我这种心理承受能力不佳的人,没必要逼自己每天去计算自己账户又亏了多少,说不定看的越多,越容易在低位就赎回了。如果有经济能力的,不妨在这个时候设定一个定投,设定好了就自动扣款,你只要保证账户里有钱可以持续扣款,就可以了。

我觉得大部分人还是要靠自己的本职工作来积累财富,想靠投资来发财,可能性很小。所以我的定位很明确,日常积极“搬砖”,本职工作做好了,有一定积蓄之后,市场低位时自己加点、定投基金,这些年我股票投资也做得比较少了,经历过熊市,我觉得因为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比股票好一些,现在市场又到了不想打开账户的时候了,我现在也比前几年淡定了很多,当鸵鸟不丢人,继续定投,等待反弹吧。

我一直都

我自己尝试过通过场内指数基金抄底,比如在2015年下半年,真正操作起来,就会知道择时其实是很难的,抄底经常抄在半山腰,因为判断市场走势,需要综合很多因素,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获得足够有效的信息,本来就很难。如果像那些频繁交易的人那样,每天想着抄底,那就更不可能了,而且每天都做交易,说明你用来抄底的资金也没多少。其实可以换一种思路,在市场的底部位置,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再跌10%~20%,我也能抗住的情况下,大胆买入,再等待机会,也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要看清楚趋势,比如在指数基金投资上,跌到底部时,选一些长期大概率的行业或者概念,去申购相关行业基金,也不错。最好也可以参照过往数据,比如3~5年内,这只基金曾经跌到哪些位置,作为最悲观的参照系。如果觉得最悲观的情形都能承受得起,那其实是可以做一些尝试的。当然弹药不要一次打尽,我自己喜欢分几次打。总之,抄底要果断,频繁交易说明你自己还没有看清楚趋势。

我经历过2008、2011、2015年下半年的熊市,说实话,买基金赚大钱的时段,似乎印象中比较短,但市场不好的那些日子,就感觉非常长。印象也更深些。2006年开始那波,买的比较早,所以到了2008年,我手里的基金,仍然还是赚了点钱的,所以说实话那年并不慌。

但等到2010、2011年,发现怎么坚持几年,基金账户都不增反减,那段时间很纠结,不知道自己这么坚持究竟对不对,有时候半夜想起来会睡不着觉。但是当时也有一些基金经理,收益相对会好点。我那时候试着投了一位比较认同的基金经理的产品,熬了一年多,感觉就豁然开朗,特别到了2013年,小股票率先有机会,那位基金经理业绩不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2015年下半年,我回忆起2011、2012年自己是怎么做的,感觉还是要找相对靠谱的人来帮我投资,所以我又找回了那位基金经理的产品,一有闲钱就加仓,或者市场暴跌日,就在收市前申购一点。到2015年四季度末,确实就看到曙光了。当然2016年开年市场又开始下跌,一时间涨回来的又回去了。当时确实非常沮丧,也怀疑自己到底对不对,中间还停了一段时间,不过不买基金,也没有太多投资渠道,2016年下半年,我又加了仓,还是加的这位基金经理的产品,另外又选了一位历史业绩不错的女基金经理,主打这两位。没想到当年这两位业绩都跑在行业的前三分之一,有一位还进了前十。

2018年市场不好的时候,我发现这两位基金经理都升职了,但有一位很快就离开了公募基金,也不知道去哪里了。留下来这位,大跌的时候我还是会加点仓,这几年他表现没那么突出,但整体收益还是可以的,始终在行业前二分之一,虽然股票仓位一直在90%以上,所以跌下来,有时候还挺难受的,但我的方法是跌的时候买多点,涨的时候买少点,整体上来看,回报还是可以的,从2012年到现在,这位基金经理的年化收益率是超过10%的,好几次下跌时,也是跌了很多,有时候比同行还要多点,我也是出于信任,敢于加,现在看熊市加的那些,赚的还不错,反而牛市净值比较高,加仓赚的不多。

怎么度过暴跌的市场?我觉得还是要找对人。找那个你觉得很信任,跟得住的人。我现在倒是希望能多找几个,作为备选的对象,主要是我信任的那位管理规模飙升到两三百亿,感觉有点大了。另外他在成长股投资上,还不是很擅长,下一步我打算找一两个投成长股的基金经理,先试试也采用这种方法跟着投一段时间。如果能有一到两位也一起加入定投计划,就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