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随着市场的转暖,许多投资者眼见暴利在前,纷纷加杠杆,两融余额飞速飙升,分级基金抢手无比,还有很多杠杆极高的结构化产品诞生。但是,我却没有见到泽熙加杠杆,相反,泽熙在年底大比\r
例分红,将本已永远封闭的产品规模继续降了许多。难道是泽熙不想**?显然不是。对于在市场中拼杀已久的徐翔来说,杠杆并不陌生,但随着投资时间越长,他对杠杆的态度越发谨慎。
\r
杠杆有成本,杠杆有期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加了杠杆之后,时间不再是你的朋友,反而变成了你的敌人。更重要的原因是,杠杆会使投资行为发生扭曲。在成本、期限和平仓的压力下,投资者要么变\r
得更加激进,希望尽快赚取更多的利润,导致冒了更大的风险;要么变得更加保守,害怕因为下跌而导致平仓,从而失去一些投资机会。
\r
还记得昌九生化的惨剧吗?有多少投资人因为加了杠杆,一夜之间血本无归,即使股价之后反弹,也因为被强行平仓而错失纠错机会。
\r
杠杆的代价就是,哪怕你成功 99 次,最后一次失败就足以让你回到起点,甚至连翻本机会也丧失。我自己也曾经用过杠杆,有过暴利的经历,更有过惨痛的教训。现在,我想我是不会再愿意尝试这把锋利的双刃剑了。牢记巴菲特的话:稳健的投资者夜夜安眠。
\r
第五课:在投资的长跑中,兴奋剂也许短期能让你跑得更快,但长远来看必将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一:卖基金为什么不能全部卖出
支付宝里的基金无法成功卖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具体原因可联系基金公司确认:1. 仅支持卖出可用基金份额,新买入的基金份额在确认当日不能卖出,可在确认当日的下午15:00后申请卖出。
2. 对于新成立的处在封闭期内的基金,一般不能赎回。具体可关注基金公司申购公告。
3. 每次卖出最低份额数由基金公司提供,蚂蚁基金操作配置,具体金额请以页面提示为准;当最低保有量低于该只基金的最低保有额,卖出只能一次性卖出,最低保有量由基金公司提供;发生巨额赎回时,默认按照“放弃超额部分”处理最低赎回份额问题
4. 基金本身不支持卖出导致,例如定期开放基金(定期开放申购和赎回的基金,有固定的封闭期(如:6个月),在封闭期内无法买入和卖出,下次开放时间请咨询基金公司)、保本基金封闭期、发生折算(一般这种情况基金公司都会以公告的形式通知,故建议先查询一下基金公告:进入基金详情页,把页面往上滑,点击【基金档案】-【公告】)等。
5. 网络繁忙,页面报错:建议退出后重新登录尝试或者卸载重装支付宝手机客户端。
基金投资的收益来自未来,比如要赎回股票型基金,就可先看一下股票市场未来发展是牛市还是熊市。再决定是否赎回,在时机上做一个选择。如果是牛市,那就可以再持用一段时间,使收益最大化。如果是熊市就是提前赎回,落袋为安。
把高风险的基金产品转换成低风险的基金产品,也是一种赎回,比如:把股票型基金转换成货币基金。这样做可以降低成本,转换费一般低于赎回费,而货币基金风险低,相当于现金,收益又比活期利息高。因此,转换也是一种赎回的思路。
与定期投资一样,定期定额赎回,可以做了日常的现金管理,又可以平抑市场的波动。定期定额赎回是配合定期定额投资的一种赎回方法。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基金
1、基金买卖只能卖出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基金公司限制了大额赎回业务,可以查看一下基金公司关于该基金的公告。
2、巨额赎回是指当开放式基金的当日净赎回量(赎回申请总数扣除申购申请总数后的余额)超过基金规模的10%时,基金管理人可以在接受赎回比例不低于基金总规模10%的情况下,对其余的赎回申请延期办理。基金投资者在办理赎回申请时,需在连续赎回和取消赎回两种方式中选择该赎回申请的巨额赎回处理方式。
3、在出现巨额赎回时,基金管理人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
全部赎回:当基金管理公司认为有能力兑付投资人的全部赎回申请时,即按正常赎回程序执行,对投资人的利益没有影响。
部分延期赎回:基金管理公司认为兑付投资人的赎回申请有困难、或可能引起基金资产净值的较大波动等情况下,可以在当日接受赎回比例不低于上一日基金总份额的10%的前提下,对其余赎回申请延期办理。
4、投资人需注意,由于延期办理的赎回将按下一开放日或更后开放日的基金单位净值计价,因此在提出赎回申请时,投资者应在申请表中选择如发生巨额赎回是否顺延续赎回。
5、此外,当开放式基金连续发生巨额赎回时,基金管理公司可按基金契约及招募说明书载明的规定,暂停接受赎回申请;已经接受的赎回申请可以延缓支付赎回款项,但不能超过正常支付时间20个工作日,并必须在指定媒体公告。
基金卖出需要在买入份额确认之后且已过当个交易日15:00才可操作
登陆支付宝界面,点击右下角“我的”-“蚂蚁财富”-界面下方“理财”-界面上方的“基金”-右下角“持有”-点击“收益明细”-选择“收益”-然后选择下方的“卖出”即可。
如果你买的是余额宝,必须要有一点在里面,因为是每天计息有收益的,卖出当天的收益必须在账户有钱的情况下才可以发放,所以你不能全部卖出,你可以留一分钱在里面,第二天收益结算完再卖出,只不过还是不能全部卖出,所以如此循环你里面怎么也要留一点,当然留的越少越好。
1,因为如果你买的是余额宝,必须要有一点在里面
2,因为是每天计息有收益的,卖出当天的收益必须在账户有钱的情况下才可以发放,所以你不能全部卖出,你可以留一分钱在里面
3,第二天收益结算完再卖出,只不过还是不能全部卖出,所以如此循环你里面怎么也要留一点,当然留的越少越好。
二:分级基金为什么退市
2018年,资管新规做出规定,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必须要在2020年年底之前退出市场。很显然,约定了固定收益的分级A基金已经不符合法规要求了,整改势在必行。此外,就分级B而言,因为其背后的“杠杆”属性,风险较大并且收益不稳定,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分级基金的退出,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收益和风险是把双刃剑,虽然没有了以小博大的工具,但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也挺好。分级基金(StructuredFund)又叫“结构型基金”,是指在一个投资组合下,通过对基金收益或净资产的分解,形成两级(或多级)风险收益表现有一定差异化基金份额的基金品种。
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基金产品分为两类或多类份额,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收益分配。分级基金各个子基金的净值与份额占比的乘积之和等于母基金的净值。例如拆分成两类份额的母基金净值=A类子基净值XA份额占比%+B类子基净值XB份额占比%。如果母基金不进行拆分,其本身是一个普通的基金。
分级基金诞生于2007年,根据监管要求,基金公司必须在2020年底完成对分级基金的整改。即2020年末分级基金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或转型或清盘。
此类基金是所有基金理财产品中唯一可以在宣传上使用“约定收益率”做宣传的基金。即使是货币型基金,也只能使用过往七天年化收益率,而不能使用“预期收益率”“约定收益率”做宣传。有期限的约定收益基金往往受到达不到5万元银行理财门槛又需要高收益的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喜爱。
此类基金有分级期限,到期A类份额与B类份额终止上市,或者终止分级合并成为LOF基金,或者按净值转换为母基金再次拆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新双盈A(000092)、季季添金(550015)、中欧鼎利A(150039)、德邦德信A(150133)等是永续循环存在的,但是他们定期折算是可以按照净值赎回或者按照净值转为母基金赎回,所以也属于有分级期限的约定收益A类基金。
此类子基金存在一个封闭期(一般是3个月或6个月),到期开放按照净值赎回,此类基金一般主要在银行销售,在证券公司也有代售。当约定收益率高于银行同期(3个月或6个月)理财产品利息,常需要进行配售;当约定收益率低于同期银行理财收益率时,就遭遇净赎回。
三:为什么基金不能全部卖了
“基金发行进入冰点”,
小伙伴应该刷到这条新闻了吧。
1月份,新基金发行规模只有1188亿元,不足去年12月份的4成。
2021年12月,公募一共发了3037亿元基金,
这么算来,1月份足足少发了1800多亿。
是哪里少发了呢?
懒猫扒了下数据,
少发的主要是债券基金。
1月份,债券基金就发了138亿元,比去年12月份少发了1500多亿。(新基金净值都是1,发行份额和发行规模的数字相同)
单看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 + 偏股混合型 + 股债平衡型 + 灵活配置型)
1月份发了561亿元,比去年12月份降了一些,但和去年11月份差不多。
不过2月份是真的冷!
总共就发了72.18亿元。
可能有人会说,2月份还没有结束,春节也影响了基金发行。
那看下平均数据,
2月份,单只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只有3.44亿元,相当于过去几个月的1/3,去年2月份的1/10,2022年2月份,基金市场速冻了!
01基金市场有这么一个规律,
牛市的时候,基民买基金的热情高,基金公司会趁机大发基金。
熊市的时候,基民对基金避之唯恐不及,基金发行量则会降低不少。
还有人会据此判断市场顶部和底部。
基金发行的顶部对应着市场的顶部,基金发行的低点对应着市场的底部。
能这样判断吗?
给小伙伴看下数据,
蓝线是主动权益型基金发行规模,红线是上证指数。
每轮牛市,新基金都会大量发行。牛市一旦结束,新基金发行规模也一天天的往下掉。
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但随着市场扩容,新基金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
比如2015年牛市结束后,基金单月发行规模还有500亿,和2007年牛市顶峰时差不多。
为了挖到更多信息,懒猫用平均发行规模来代替总发行规模。
蓝线是主动权益型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红线是上证指数。
规律更明显了,
首先,牛市的时候,新发基金的平均规模蹭蹭的往上涨。而且行情越好,新发基金的平均规模越大。
2007年的大牛市中,新发基金的平均规模甚至超过了百亿。2015、2020年的牛市没有2007年那么大,平均规模最高也就60亿元。
其次,牛市一结束,新发基金的规模也跟着掉。
但是,平均规模的底部,并不是市场的底部。触底后,新发基金的平均规模并没有反弹,而是持续低迷了很久。
2011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新发基金的平均规模一直在10亿元左右徘徊,低迷了3年。
2016~2019年上半年,新发基金的平均规模只有5亿,又低迷了3年半。
这就是第三条规律:基金发行低迷期可能会持续几年。
02小伙伴可能有一个疑问,
2月份,主动权益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只有3.44亿元,在历史上能排第几?懒猫找了2005年以来的数据,一共有21个月,新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低于5亿元。2022年2月份的“3.44亿元”能排第4。也就是说,这是2005年以来,新基金发行第4冷的月份。
这21个月分布在这10个时间段内,
遗憾的是,
在这10个时间段内,只在4个时间段,上证指数是下跌的。
把这10个时间段贴到行情图上(橙色小圆圈),
只有4次对应着市场底部,其中3个在2009年之前。
也就是说,2009年之前,规律还是比较明显的。基金发行的顶部,就是市场的顶部;基金发行的底部,也对应着市场的底部。遗憾的是,2009年之后,这种规律就不明显了。不算今年2月份,基金发行底部一共出现了6次,但只有1次对应着市场的底部。
那问题来了,
2009年以来,基金发行底部已经和市场底部背离了,在基金发行底部买基金的策略还奏效吗?
回测下数据,
从2015年8月的基金发行底部开始回测吧,数据比较连贯。
在基金发行底部的次月初买入沪深300ETF(510300),并持有1年。
这1年内,如果再出现基金发行底部,持有期顺势延长,如果没有出现,1年后赎回持有现金。
比如,2015年9月1日买入,之后1年没有再出现过基金发行底部,2016年8月31日赎回。
2016年11月,基金发行底部再次出现,2016年12月1日,再次买入。
按说要在2017年11月30日赎回,但2017年7月,基金发行底部再次出现,顺延到2018年7月31日赎回。
按照这种策略,截至2020年8月31日最后赎回,期初的100万变成了148万,总收益48%。这个收益比沪深300指数高。期间,沪深300指数涨了43.06%。也高于定投沪深300ETF(510300)的收益。期间,定投沪深300ETF的收益是40.73%。但也并没有高太多。2009年后,或者准确的说是2015年后,基金发行底部买基金的策略并不能赚到明显的超额收益。
03最后做下总结,
市场的顶部和新基金发行的顶部是对应的,2005年以来,这个规律一直奏效。但新基金发行的底部并不一定对应着市场的底部。2009年之前的3次,每次新基金发行的底部都对应着市场底部。但2019年之后的6次新基金发行底部,只有1次对应着市场底部。鉴于此,基金发行底部买基金,也不一定能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
《三体》里有句话,“一切规律都可以被用来作为武器”。
但任何规律,当使用的人多了,或者市场生态变化了,就可能失效。
本文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
四:基金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全卖
可以的呢,基金一般来说是可以一次性的卖出呢,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决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