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前期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 ?

jijinwang
学者们忙于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无暇顾及号更新了?又是一年国家级课题申请季,大家暗暗使力。国家级课题申请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前期积累,包括论文、著作、专利、研究报告等前期成果积累,也包括研究视角、素材和方法的训练积累。申报课题的最大好处是什么?除了获取经费资助,整理思路再出发不容易迷路!对于课题达人而言,学术殿堂进进出出特有帮助,即使迷路了,也能迷途知返。

一:国家社科前期成果几篇

最主要的成果形式就是专著,也就是最后你的结项成果应该是一本书,不需要结项前出版,验收之后再出版不迟。从最终的立项结果来看,申报书填写专著这一成果形式的占绝大多数,比如2018年立项的成果形式,填写专著的有2142项之多,其次才是研究报告,有947项,再次是论文集,有191项,此外还有多项研究成果形式组合的占到数十项到数百项不等。
好处:首先看专著。它的好处是比较正式,你完成研究之后最后形成了一本正式的学术著作,在后续评定职称的时候你还可以拿它作为你的学术成果,也还是有一定分量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的这项研究的的确确在本领域有着一定的创新性,这本专著就有可能是你继自己的博士论文之后最精华的思想凝结,成为你的成名作、代表作甚至学术生涯的最高峰。他完全有可能伴随你的一生。但是这里要注意,如果你当年的申报书没有要求你给自己的这本专著量化指标,比如列明具体多少万字的专著,那么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给自己挖坑,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手一哆嗦写了个30-50万字的学术专著。千万不要这样,否则你真到结项的时候,去搞30-50万字出来不但鸭梨山大,而且欲哭无泪。能含糊一点就含糊一点吧,毕竟八九万字也可以算是专著,四五十万字也可以算是专著。我有一个其他项目当时就是一冲动,为了五万块钱的项目经费,写了个18-20万字的专著,结果前段时间我写这本专著的时候的心情,你懂得。其次是研究报告。它的好处是易操作,十来万字就能搞定了。但是我觉得基础性的、理论性的研究还是不要写研究报告,它更适合那些应用性的、对策性的研究。你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或者产业问题提出非常有现实实践意义的观点和对策,这时候研究报告或许会更适合。再次是论文集或者系列论文。个人觉得,有些项目,因为它的成员较多、研究面也相对比较大,而且基本都是重磅在主持,你的成果写一部论文集那些评审专家们也觉得还行。但是如果我们是青年项目,你搞一个论文集出来,难免显得有点搪塞的味道,毕竟这个论文集里面的文章研究角度、观点、方法等都大相径庭,不太可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或者创新观点和结论。与其形成论文集,还不如形成系列论文。系列论文的数量不宜太多或者太少,我觉得以10篇左右为宜,多了你自己累得慌,少了评审专家看不过去。还要注意论文的级别,不宜太高或者太低,太高了你说我发CSSCI或者SSCI好是好,但是难度太大;太低了没有分量。建议可以写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不要把自己限定死,必须发3篇SSCI、5篇CSSCI或者10篇中文核心,这样限定死了最后自己没有余地了,后面会死的很惨。

二:没有前期成果能中国家社科吗

前期成果是活页金三角的第三只角。数据表规定预期成果包 括“专著、译著、论文集、研究报告、工具书、电脑软件、其他”七项,而活 页的说明提醒:“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中的成果名称、形式(如论文、专著、研究 报告等)须与《课题论证》活页相同,活页中不能填写的成果作者、发表刊物 或出版社名称、发表或出版时间等信息要在本表中加以注明。”其中的“等”不可等,前期成果一般只列著作、论文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