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基金为什么不选公募(为什么a股涨了基金跌了)

jijinwang
上半年公募基金亏损了6400亿,基民和股民都一样惨。还记得去年鼓励老百姓买基金的那些人吗?甚至劝说老百姓拿积蓄去买基金,现在是被啪啪的打脸,或者说这些人就是故意的,就是让老百姓通过买基金为某些利益既得者接盘,为A股接盘。
都说基金稳定,我看是亏的稳定,A股还是那个A股,买股票和买基金都躲不过被割的下场。

1、为什么有些人不买基金?

有些人不买基金是因为他不知道买基金能**。哈哈😄

不买基金的人基金上分为二类:

一类是不会玩的,他们没有接触过基金,对基金一无所知,即使有的人知道基金,由于对基金知识一知半解,谨慎起见,他们不玩基金,理财方式基本上是存银行定期,或者购买国债。

还有一类是太会玩的,他们有丰富的股市经验,足够的证券理财知识,他们不屑于玩基金,认为玩基金是把自己的资金交给别人去打理,不如自己来操作股票,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面。

玩股票,有个七亏二平一赚的定律,许多自认为玩股票玩得很好的人,他玩股票也是亏损的,这是由于他不屑玩相对简单的基金造成的,这是由于他不懂田忌赛马的原理造成的,这是他不明白降维打击胜率高造成的,如果有一定的股票知识,就会感觉玩基金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

不懂股票知识的,努力学习,会很容易玩好基金;懂得股票知识的,降维打击,会很轻松的玩好基金。

更多的基金知识,可以去我的主页点击观看,特别是置顶文章,看后会有收获的。

每个交易日下午2点,我将分享我的基金观点,你不关注我,到时候哪里找到我。

欢迎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因为缺乏信任,的确当今社会浮躁,很多人都已利益为重缺乏信誉,而很多人喜欢贴标签只要出现几个问题公司他们就会将该行业的所有公司都贴上相同的标签,基金也同样如此。

第二,缺乏认知,看到很多人买基金亏钱就不在信任,其实和股票类似,大多数人买入股票型基金同样也是在牛市期间,牛市期间上涨的不只是股票同时股票型基金也在上涨,那么此时不管是买股票还是买股票型基金买的都不是**机会,而是上涨过后带来的风险,不过没多少人会这么想,更多的人只会认为是这个基金垃圾,是股市垃圾,和自己没任何关系。

第三,自己本身会投资,彼得林奇也曾经说过,业余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更有优势,的确如此,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我可以从生活中,工作中发现投资机会,只要往期的财务是稳定的,能确保这个公司不会无缘无故破产和退市就可以买进,而专业投资者需要等到公告出来,或者财务表现优秀后才会发现机会,这个时间差短则半年,长则三五年。

你每天都在买东西,各式各样的东西,这其实就是最好的市场调研,可惜绝大多数人不懂得利用,甚至自己用着喜欢的物品,这物品的生产公司是否上市都一无所知,就算知道是上市公司生产的,也不会把看到的销量,市场火爆程度和股票联系到一起去。

另外机构投资者资金量比较大,分散会比较严重,而业余投资者只需要投资三到五支就足矣分散风险资金比较集中也有利于资产增值。如果自己投资业绩能做的比基金好,那为什么还要投资基金呢。

不过目前国内的情况很显然是畸形的,自己没能力在股市中**,又信不过任何一家基金公司,但是又非要自己炒股让自己亏损,期望有一天能够一夜暴富顺便挽回之前的损失,我不明白他们在想什么?其实大多都是短线思维造成的,目光并不长远,如果是我我会做出长期对比,如果十年期我的平均年复利增长比基金高那么我就自己投股票,如果我比基金低甚至是亏损的那么我会选择基金,一家好的基金从长期来说是增长的,至于短期谁能保证一直盈利呢?

就我周边盈利的亲戚来说,他们基本都能跑赢基金,再不济也和基金业绩相差无几,没必要通过基金入市,而也有几个长期亏损的,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市场是错的,基金公司也会亏钱还不如自己投资兴许再某一天能多赚点,并且这几个亏损的并不认为那几个盈利的是懂股票的,他们只觉得是别人的运气好才最终盈利了(谁能运气一直好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两个亏损的在那里聊着未来应该怎么**,却说那几个已经赚了十多年的人不懂股票,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两个亏损的人如果有成功方式,那还能亏钱吗?既然没有成功过,那就说明没有成功方式,交流来交流去能交流出什么来,旁边盈利的人的建议不听,两个亏损者聊的不亦乐乎,我想不明白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盈利的亲戚尚且信不过,更何况基金了,而且这也是他们炒股亏钱的根源,他们也信不过上市公司,认为所有上市公司都在作假,既然信不过为什么还要投资股票,真是难以理解这赌徒心理都在想什么。

2、股市下跌,为何没有公募基金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对冲,而是跟大盘一起跌下去?

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股市下跌之前你又不知道,所以多数机构投资者是看多股市才会买入,如果看跌股市,干脆就不要买了嘛,这样更加省心。所以,自然不会想到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对冲。

二是,当股指下跌时,机构投资偏向于调整仓位,就是把下跌风险大的股票换掉,寻找一些抗风险,估值不高的股票做为防御,这样万一是遇到后面大牛市,起码咱也赶上了这波行情,只是更换了一些不需要股票而已。股指期货虽然是风险锁定住了,但是一边看多股市,一边看空,这不是自己玩自己。如果遇到股市大涨大跌,还要面临被强行平仓的风险。

三是,股指期货主要是以上证50、沪深300股指期货和中证500股指期货,有的时候股指期货涨得好,A股中的个股却是下跌的,也就是说,股指期货是代表了成份股的指标,而公募基金买的主要是个股走势。我们认为,用股指期货的成份股涨跌,很难对冲公募基金购买的个股的涨跌。双方对应的股票不同,没办法进行对冲。

股指期货对冲风险,也是部分对冲,不能全部对冲掉。

另外一点,在5178下跌之后,管理层出台的政策要求在股指期货交易中,每个账户有交易限制,所以目前股指期货对于规模资金来说,根本起不到对冲风险的作用。

目前的市场交易产品和交易制度导致,规模资金在股市出现下跌时,只能被动减仓,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所以也就是你所能看到的,股指下跌有些基金跌幅比股指跌幅更狠的状况发生!

这个问题比较大也比较复杂。笼统的讲有以下几个原因

1.股指期货的持仓开放晚。从15年股灾后股指期货的限制就迟迟没有解除,后来的解除也是刚刚不久的事。

2.公募基金的投资理念更偏向基本面和宏观。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坐庄,你说他抱团取暖可以,但是操控谈不上。这样宏观上的经济问题就来了,国家应对经济下滑的招数不多,除了放水就是基建。也导致了绝大多数公募基金偏空的看法,所以更多的是抱团度寒冬,而不是求发展。

3.公募基金也在布局。并非按兵不动,只不过润物细无声,并非短期能看出效果。

3、基金公司自购的公募产品靠谱吗?是否值得跟投?

先说老司基个人观点:基金公司自购自家基金产品,有时是处于营销需要,有时是为了保证产品成立被动自购,有些是基金经理真心看好后市而自购,要分情况而定,千万别盲目跟投。

其实,基金公司自购自家产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在股市低迷的时期,最典型如今年。2018年以来,我们看到A股自1月底创下3587点高点后,一路持续下跌至今。市场行情低迷,新基金发行难度也在加大,基金公司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保证基金产品顺利发行,其中自购就是比较常用的手段之一。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底,今年以来一共有72家基金公司自购自家产品,自购次数合计为201次,净申购金额合计24.12亿元。

老司基分别从国内和海外市场两个维度来分析一下:

从国内看,自购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超额收益并不明显。以2017年为例,统计显示,去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4.64%、9.26%。而普通股票型的自购基金平均收益为15.94%,偏股混合型的自购基金平均收益为10.62%,自购基金业绩略好于非自购基金,但是整体差距也不大。

从海外看,基金经理自购大额表现优于没有自购。美国知名理财刊物《巴伦周刊》在美国基金业有这样一个统计:基金经理如果参与大额自购,有三个统计结果:一是基金经理大额自购表现优于没有自购;二是单个基金经理收益好于多个基金经理管理;三是管理费用低的产品业绩好于管理费高的业绩。

如果我们仔细琢磨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至少有两个原因推动自购基金业绩优于非自购基金。

比如:基金经理操作更加谨慎。把自身利益与基金利益绑定,自购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能够敢于进行自购的基金管理人,也说明对于市场和操作策略是真心的认同;

比如:市场更接近于底部。管理人自购往往发生在弱势当中,普通投资人信心不足,这时基金管理人的认购,一方面传递市场信心,一方面也说明认为市场未来**机会更大。


老司基的结论来了,要不要跟投自购基金,先搞清楚3个问题:

1、基金经理自购了么?基金经理的自购意义显然大于基金公司参与自购,毕竟自己出钱比公司出钱亏起来更肉痛。而很多基金公司参与自购,有可能是发起式基金达不到份额,而出现凑份子;

2、基金经理自购金额大么?如果不疼不痒的认购个5万、10万意义就不大,如果真金白银投个500万、几千万还是值得考虑的;

3、自购后卖出么?关注基金管理人自购后是否卖出,非常重要。有些是为了营销目标的自购,如果看到卖出,就完全没必要跟进了。


老司基认为,基金的自购更多源自基金管理人对于基金的持有信心,是否跟投这类基金,要理解“自购”是个加分项但不是一个必要选项。基金的选择核心仍然来自基金的历史表现、基金经理过往业绩、市场机会以及投资人个人的资产配置情况。

关键还是看估值,如果市场惨淡的时候基金公司自购,那可以多看一眼

碰到牛市收益还行,其它就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