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基金会主管单位是哪个(中国艾滋病基金会的主管单位)

jijinwang
1985年,英国电影明星伊丽莎白·泰勒主持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艾滋病慈善基金会。她在关注艾滋病人的同时,还致力于帮助他们重新获得人格和尊严。

一次,泰勒带领志愿者去一个艾滋病患者居住的山村慰问,这些病人长期受到人们的歧视,变得格外敏感和自卑。

出发前,泰勒就对志愿者说:“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让这些病人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到达山村后,志愿者开始给村民发放带来的慰问品。志愿者说话和蔼,态度自然,让村民们很感动。忙活了一上午,他们终于把带来的物品分发完毕,泰勒累得气喘吁吁,坐在路边的草地上休息,顺手拧开了自带的热水瓶,倒了一杯水放在身边。

这时,一个叫吉姆的小男孩跑过来。这是一个可怜的小男孩,出生时便携带了艾滋病毒。吉姆双手端起泰勒身边的水杯,递给她说:“阿姨,您累了,喝点水吧。”

志愿者吃惊地盯着吉姆,眼神里充满了紧张和不安。吉姆的母亲也随后赶过来,她涨红了脸呵斥道:“吉姆,把你的水拿回去。”吉姆不知所措地举着水杯,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谢谢你,吉姆,我渴急了。”这时,泰勒站起来,接过吉姆手里的水,一口气喝下去,脸上露出了微笑。

“不用谢,能帮助你我很高兴。”吉姆摆着手,也甜甜地笑了。

吉姆的母亲朝泰勒深深地鞠了一躬,流出了眼泪,在场的志愿者也对她敬佩不已。
尊重就在于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正如泰勒喝下的那杯水,这比任何东西更能让艾滋病人感到平等和尊重。

1、艾滋病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对此你怎么看?

要提艾滋病在中国的防治,一定会提到曾毅教授,就像我在前面介绍鼠疫的时候,一定会提伍连德教授一样。

曾毅教授是我国知名的病毒学专家,是我国第一个分离出艾滋病病毒的学者。他最早证明了在1982年我国已经有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了。具体经过如何,我来给大家讲一讲。

(曾毅教授,广东揭西人,中科院院士,我国知名的病毒专家,2006年获英国贝利-马丁基金会艾滋病防治贡献奖。)


目前,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最早一例艾滋病病人是非洲刚果境内的一名猎人,他以猎杀大猩猩为职业。在某次猎杀中,大猩猩身体内的病毒进入了他的身体,并且发生了变异,成为了可以感染人的艾滋病毒。随后从他开始,病毒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


当时当时并不知道有这种疾病,直到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了艾滋这种疾病。1983年,美国科学家分离出了艾滋病毒。

但是在1982年,美国的血液制品公司Armour公司和Alpha公司将一批血液制品赠送给了我国的某一家医院,用于治疗血友病。随后,有十多名中国病人注射了这批血液制品。

注意这个时间点,是1982年,当时美国的科学家也没有搞清楚艾滋病是怎么传播的,艾滋病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统统不知道。


1984年,曾毅教授在全国的城市和农村采集了大量居民和农民的血液标本,并没有发现任何人有艾滋感染。他认为在我国,艾滋病还没有进入到我国,我国当时并不存在艾滋病。但是,他后来得知了上面我讲的这件事情——就是有美国公司把血液制品送给我们。当时曾毅教授就觉得,美国艾滋病病人那么多,会不会血液制品中也含有艾滋病毒啊?这是高危啊!因此,他立即对当年接受了美国公司血液制品的中国血友病病人进行检查。很不幸,其中4人已经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

可以说,这就是艾滋病进入中国的源头。曾毅教授证明了1982年是艾滋病进入我国的元年。


1985年,一名来华旅行的美国人因肺炎住进了协和医院,这是中国医生第一次面对艾滋病病人。最后,患者因为病情过重在我国死亡。这是我国境内第一个有报道的因艾滋病死亡的病例。随后,曾毅教授从该患者身体内成功分离出了艾滋病病毒。


曾毅教授还多次前往河南等艾滋病重灾区(艾滋在当地泛滥和非法卖血有关),调查研究和宣传防止艾滋病的对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国第一个艾滋病患者,是一个外籍人士。

世界上是1981才确认了艾滋病毒的存在。

中国方面在随后几年缺乏检查艾滋病毒的能力,直到1985年。

1985年6月,移民美国34岁男子,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医生发现他的病情非常严重,而且不可思议,怀疑是免疫系统失效。

经过检测,他果然携带艾滋病毒。

然而这个美国人几天后很快死亡,成为中国死亡的第一个艾滋病患者。

当时中国人对艾滋病毫无了解,甚至普通医护人员也是如此。

美国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护人员都非常紧张,几乎不敢和他接触。

一个护士在护理的时候,无意中碰到了患者的血液。虽然护士手上没有任何伤口,她仍然惶恐不已,连续哭泣了几天,无法正常工作,只能换人。

他死了以后,医院太平间怕被感染不愿接收尸体,殡仪馆听说是艾滋病患者的尸体也不愿意来拉。医院只好为他编了假名字和死因,这才处理掉尸体。

同年,我国浙江省发现少数血友病患者的血液有异常。

经过反复检测,发现他们患上了艾滋病。

患病原因是使用了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当时因为艾滋病毒刚刚发现,国外在鲜血的时候尚且不仅仅艾滋病毒检验,导致我国患者倒霉的染上艾滋病。

也是85年前后,我国发现了一个非使用血液制品,而是因性交患上艾滋病的中国人。

北京某大型国有商店的一次体检中,医生发现一名年轻的男性售货员患有奇怪的病症。而正常的人体免疫系统会对这种轻微的疾病进行抵抗,是不可能发展到这种地步。

医生将这个情况上报,上面对这个售货员进行调查。

这个售货员当时20多岁,年轻英俊,但有严重的同性恋倾向。他经常和一群美国在北京的同性恋男子混在一起。

众所周知,艾滋病最初在美国叫做男同病,几乎都是男性同性恋患上此病。

这主要是同性发生关系不会怀孕,在当年很少有男同性恋会采用避孕套,从而导致非常容易感染。

于是,医院又对这个售货员进行验血。

但售货员抢在验血结果出来之前,就同他的男朋友出境去了美国,从此没有音讯。

而验血结果,确实他患有艾滋病。只是既然已经离开中国,我们也就管不了,只是将相关资料转交给美国方面。

艾滋病在80年后期的爆发,主要是在南方,尤其是云南、广东等地。

其中,云南又是最严重的省份。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吸毒,其次是卖淫。

80年代后期,云南走私毒品猖獗,很多毒虫跑到云南购买毒品,有钱者还就地嫖妓。

当时对艾滋病没有什么认识,吸毒者往往多人共用一个针头,导致艾滋病大范围传播。

同时,当时中国的性病还不多,妓女卖淫时很多没有防护措施,导致感染上艾滋病,再传播给其他嫖客。其实,很多妓女自己也吸毒。

总体来说,80年代的艾滋病患者还是很少的,局限于极少数特定人群。

到了90年代,艾滋病就突然在中国蔓延开。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不是“你怎么看”这种个人观点,而是亲身经历。因为我研究生论文的内容就有中国最早艾滋病毒传播的流行病学内容,毕业后参加了云南吸毒者艾滋病流行调查、国境艾滋病毒检疫、献血员艾滋病毒传播等项目,并参与制定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中期规划,亲身经历了艾滋病传入中国这个事件,所以我曾经写过“我们看到了开始”。

艾滋病进入中国有几个途径,一是进口血制品,因为早期对艾滋病毒的存在没有意识到,一小批血友病患者输入了进口血制品可感染了艾滋病毒,这个途径在发现后很快被控制了;二是外国留学人员和来中国旅游或工作的外国人带进来的,特别是非洲留学生及其他非洲人,这个到现在依然没有控制住;三是归国人员带进来的,从援非人员开始;四是边境地区因为吸毒人员共有注射针头而传染的,这个属于特殊现象,而且是局部流行。

从把好源头来说,最主要的是国门关。因此中国一度在海关对外国人和归国人员进行艾滋病毒检测,很快就无法坚持下去了,一方面因为各方面的因素,不断地给予某些人豁免,很快就形同虚设了,另一方面因为改革开放,进来和出去的人太多了,像现在大家经常出国旅游,如果每次回来都要验血的话,岂不民愤滔天了?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这没有这样做的必要,因为靠这种防是防不住的。

从以前的献血员感染导致艾滋村,到现在同性恋人群感染率很高,异性传播越来越普遍,中国的艾滋病早就本土化了,如果当年严守国门的话,也不会改变这种趋势。非洲留学生是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一个危险因素,但没有他们,艾滋病还是会在中国传播的。

预防艾滋病毒传播并不难,目前医源性传播途径已经控制得很好了,只要注意个人防护,性生活尽可能单一性伴,坚持戴避孕套,基本上能够避免的。

2、如何成立个人慈善基金会,法律上要注意什么?

心中有爱干嘛一定要走这么正式呢,行善的路千千万万,并不是一定要成立一个组织,当然你别有用心或者有某方面目的另外说

个人不允许募捐,融资,这是法律规定的。


第一,他没有合法的合作慈善基金会作为监管。


第二、捐款的方式本身就已经公开了不需要假以他人之手。


第三、他不是机构,企业,而是个人。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和出发点无关。

根据《基金会管理办法》国务院令【1988】18号,个人成立基金会需要以下条件

  1. 性质、宗旨和基金来源符合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自愿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
  2. 有人民币十万元(或者有与十万元人民币等值的外汇)以上的注册基金;
  3. 有基金会章程、管理机构和必要的财务人员;
  4. 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参考资料:基金会的功能


  1. 可用于大规模的社会福利以自愿的方式被聚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到 20 世纪末,美国的基金资产总额为4800 亿美元,每年向社会提供的基金高达300 亿美元,基金会数量有56000 之多。在不完全统计中,欧洲国家的基金多达10 万之多,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的基金会大量出现。
  2. 基金会的目的是为全人类的明天服务,为了实现更美好的社会愿想,基金会需要对自身进行思考,实现一种自身发展的创新。
  3. 基金会是法人为主体的体系模式,能筹到的资金高于其他非营利机构,这使得现代基金会具有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和时代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基金会是公民社会发育的推进器。公民社会强调每个人的独立行为能力。基金会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财富结构,不仅推动了在政府和企业部门之外的社会财富的聚集,而且通过基金会的公益运作将社会资源的支配权交给了公民的代表,将分散的公民意志、公民意愿集中起来,将公民的权利回归到公民手上,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




一、建立基金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为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

(二)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三)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四)有固定的住所;

(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申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章程草案;

(三)验资证明和住所证明;

(四)理事名单、身份证明以及拟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简历;

(五)业务主管单位同意设立的文件。

三、基金会作用:

第一,可用于大规模的社会福利以自愿的方式被聚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到 20 世纪末,美国的基金资产总额为4800 亿美元,每年向社会提供的基金高达300 亿美元,基金会数量有56000 之多。在不完全统计中,欧洲国家的基金多达10 万之多,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的基金会大量出现。

第二,基金会的目的是为全人类的明天服务,为了实现更美好的社会愿想,基金会需要对自身进行思考,实现一种自身发展的创新。

第三,基金会是法人为主体的体系模式,能筹到的资金高于其他非营利机构,这使得现代基金会具有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和时代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基金会是公民社会发育的推进器。公民社会强调每个人的独立行为能力。基金会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财富结构,不仅推动了在政府和企业部门之外的社会财富的聚集,而且通过基金会的公益运作将社会资源的支配权交给了公民的代表,将分散的公民意志、公民意愿集中起来,将公民的权利回归到公民手上,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

扩展资料:

基金会(慈善基金会,foundation),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公募基金会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方能合法运作,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民间非营利组织。

3、发展漫漫其修远兮,基金会如何求索?

感谢你的邀请

我国基金会的发展历史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基金会逐渐兴起。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第一部《基金会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基金会属于社会团体,由业务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门三重负责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逐渐开放,国家对基金会的改革提上日程。

1999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作为监管单位。同年,国务院决定相关部门开始起草《基金会管理条例》,并于2004年3月份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基金会领域社会化公益的开端,中国的基金会开始从政府走向社会。从2007年开始,民政部正式启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

2008年,中国公益元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让大家对于救灾、志愿者、公益不再陌生。中国的基金会数量和资金规模实现井喷式发展。2016年,随着慈善法的实施和全民公益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基金会迎来了社会化参与更广泛的时代。由此可以看出,基金会发展需要两个重要的条件:一个是自由流动的社会资源;一个是自由活动的社会空间。

我国基金会的分类

从目前的整体格局来看,卢老师将中国的基金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典型的系统基金会,就是传统意义上政府背景的组织或是官办组织,比如青基会、儿基会等。

二是企业家和企业基金会,比如SEE基金会、老牛基金会等。

三是名人基金会,属于行业内的带头人物推动行业整体发展,像茅以升、吴祖泽等。

四是学校教育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实际上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比如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等。

五是一般化的社会力量成立的基金会,彰显出来很大的活力和专业性,比如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

此外还有很多种类型,包括宗教类的基金会如无锡灵山基金会等。

我国基金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关于我国基金会的发展现状,卢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从数量上看,我国基金会正处于快速稳定发展的阶段,2004年我国基金会不足千家,发展到2016年已有超过五千家。在地域分布上,半数以上的基金会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且越是经济繁荣的地区,以社会力量成立的基金会占比越大。资金方面,非公募基金会正在快速增长,不过虽然资产规模上非公募基金会与公募基金会相当,收入水平还是远远小于后者。

根据卢老师的观察,我国基金会目前正面临以下的挑战:

中国的基金会还面临着人员上的巨大缺口,基金会目前还属于小众行业,真正意义上的专职人员数量特别少,大部分基金会的专职人员都不足五十人。

官办基金会的社会化转型迫在眉睫,如何应对不同的社会需求,面对不同的公益行业发挥自己的优势,是他们现在的挑战。

对于企业基金会而言,如何权衡企业利益和基金会利益甚至实现共赢式的发展,如何开创出企业基金会独特的效率空间,这些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基金会已经进入了多元竞争的社会化格局之中,如果还停留在简单的散财式慈善或者简单的扶贫济困领域,那么可能会慢慢的淹没在巨多的基金会体系中。基金会需要品牌化,需要去激活更多的社会参与,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去协调以及嵌入促进社会领域的发展变革的态势已经逐渐呈现。

那么在这个态势的基础上,如何做到更加快速和更加稳定的向前发展,是所有的基金会面临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化和职业化逐渐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基金会要做的是夯实好自己的内部专业性体系,关注自己品牌的沉淀和成长,牢牢抓住想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而不是被资源所导向,或是被政府的外部社会环境所影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随时找丁丁咨询,丁丁会在第一时间回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