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否结题(怎么查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jijinwa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结题项目结余资金的通知:结余资金不再收回,资金结余比例不再作要求!这个通知和以前规定比较,对科研经费使用不再做硬性要求,利于科研人员能够根据科研实际需要使用经费,避免因为需要结题突击花钱的需要。由于疫情以及洪灾等各种原因,有些科研项目受到影响,科研经费使用也存在滞后现象!这种改革更利于发挥科研人员积极性和自主性,产出更好的科研成果!

1、学术“李鬼”终被查!兰州大学:边耀君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被撤销学位遭处分!你咋看?

“学术‘李鬼’终被查”仅仅是治理学术不端的案例之一,用“终被查”显得有些夸大了,形形色色的学术李鬼还有很多,治理的难度和工程量是相当大的。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的案例还有很多,只是“显性”“隐形”之别或者是“查出”和“未查出”之别罢了。无论是学术不端还是学术腐败,这折射出至少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科研诚信体系不健全,学术腐败未得到有效遏制。

学术不端按照国际惯例一般包括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篡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主要行为,广义上的学术不端还包括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当前的学术道德氛围离“风清气正”还有一段距离,由于缺乏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系统学术道德教育和有力的学术规范监督与惩处,无视道德底线、违反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学术乱象屡见不鲜,涉及人员从著名学者,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到刚刚开始学术生涯的硕士生、博士生,被举报和曝光者屡见不鲜。学术不端已成为学术界的痼疾,败坏了学术风气,侵害了学术公正, 让真正坚守学术操守的学者感到心寒,让严谨治学、潜心研究的学者深受其害,在部分学术范围内大有“伪币驱逐良币”的趋势,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学术垃圾和伪专家,严重损害了学术的公正性和纯洁性。

但是,长期以来,学术不端仅仅被界定在道德层面,有的以“伪书”“伪据”自古有之来自我开脱,有的以“天下文章一大抄”自我辩解,有的看重低成本和高利益的反差而心存侥幸,有的看到在学术界不诚不信之人反而吃得开而争相效仿。个人道德自律低下、社会不良风气的诱导、科研诚信体系的缺乏、科学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等因素都是学术腐败的滋生土壤和催化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从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可见推进科研诚信法制和规范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提升科学道德素养才有可能遏制和治理学术腐败。

二是惩治追责范围仍限于学术界,惩治追责力度过小。

就目前情况而言,在国内违背学术和道德行为准则所遭受的惩罚很轻,因为所谓 “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作祟,对待学术腐败的处理大多力度不大,反应迟缓,相比获得的巨大名利与暴露后受到的处罚,起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有的部门因为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往往推诿塞责、隐秘庇护、查办不力。这让学术腐败分子更加心存侥幸和肆无忌惮。因此,根治学术腐败要跳出学术的小圈子,汇集学术界、法律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合力,建立公开的学术腐败举报平台,畅通举报通道。同时,相关部门应及时收集这些举报信息,绝不放过任何线索,绝不姑息任何学术不端行为,让造假者因为代价太大而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从而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学术诚信体系。

可以借鉴近期“替考入刑”的做法,“替考”以前大多带有“友情帮忙”或“各取所需”的色彩,不论替考者还是被替考者都没有将其与违法违规联系起来,甚至也不认为是触犯道德底线,严重扰乱国家考试秩序,损害社会公平。直到201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许多人才意识到“替考”的危害和刑罚的威慑力。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潘复曾说过:“杜绝学术腐败不是靠讲良心、守道德就能制约的,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需要一个比较科学的考核体制,一个正确的目标导向,这很关键。”所以将学术腐败从单纯道德层面上升到道德和法律层面,加强诚信规范与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建立起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科研诚信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对于学术腐败的投诉举报、调查核实、监督监察、公开公示和惩戒处置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让学术研究有所敬畏、有所约束、有所遵循,让学术界“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三、学术腐败治理需要社会各界协作,净化学术公平的环境。

学术腐败发生在学术界,但是学术腐败既不是独立的社会现象,也不是单纯学术界自我发力就能实现。截止今天,在某宝网上查询“学术论文”、“论文代发”等关键字,仍能搜出大量活跃店铺,有的还是皇冠等级,有的堂而皇之地标注“文章代笔”“私人订制”“快速、低价、保密”等涉嫌学术腐败的字样。遑论个人代笔网站、代写QQ群、微信群等媒介。遏制和清除学术腐败,这些滋生土壤必须要清理,然而单凭学术界的力量是远远做不到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联合出击,主动出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绝,以雷霆出击的速度和力度,重树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尊严和公信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结束语

“学术不端”以及更为严重的学术腐败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它是一条危害极大的“蛀虫”,损害学术形象,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无论在法律法规还是社会舆论等方面,都对学术不端发起了强大攻势,努力还原公平公正、风清气爽的学术环境。例如,中国科协通过《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着重强调科技道德与学风建设,强烈呼吁建立和完善科技工作者诚信档案;教育部也要求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强制度约束和社会监督,“坚决发现一起、核实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全国50家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共同发表《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联合抵制一稿多投、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等行为。相信学术腐败一定会得以遏制,学术蛀虫一定会逐步清除。

应该坚决取缔在职本科,硕士,博士,有本事全脱产去读书,又要当官,又要拿学位,好事都你一个人占了,又不费事,有的论文还是代写的

教育部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一直秉承的态度都是发现一起,核实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对于无视学术规矩,破坏学术规范,损害教育公平的行为“零容忍”。



事件回顾

边耀君是谁?

根据兰州大学官网显示,从2016年12月至今2,边耀君一直担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2017年,还曾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其导师是谁?

边耀君的博士论文《政治现代化视域下的西北民族地区政治治理研究》抄袭《科学发展观与西北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结项评审报告,抄袭率达90%左右。《科学发展观与西北民族政治发展研究》本来是国家社科项目,作为保密项目的评审稿,甘肃也只有三名专家获得,作为博士的边耀君,如何拿到这个论文的呢?这里不得不提起导师王学俭了。边耀君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王学俭正是该项目的评审专家之一。

边耀君如何回应?

“这个事情你可以跟学校了解一下”

导师如何回应?

他确实抄袭了人家的一些东西,但是这个事情跟我毫无关系,学校已经撤下了相关论文,取消那些博士学位。

这事儿怎么看?

看到这里,事情全过程已经很清晰了,要么王耀君偷偷拿到评审稿私自抄袭,要么得到了其导师的默许,但作为论文的指导老师,其博士生抄袭导师竟然没有发现,如果导师根本没有看过博士论文就确认签字发表,导师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导师。其导师的解释似乎有点牵强。

对于论文抄袭,强烈支持教育部的“零容忍”的态度,对于博士生来说,论文就是博士生的命,学术声誉比命还重要!不管是谁学术造假,一定要追究到底,让抄袭者付出代价,还原作者一个清白。

百年兰大,名声在外,无论是从维护学校声誉,还是从维护学术公平的角度,相信兰州大学会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2、大学老师要做到副教授需要多久?

题主您好。大学老师要做到副教授需要多久,主要看老师入职大学教师时的学历,进入大学任教以后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学老师要做到副教授的时间长短不一。

一、中国大学老师的职称等级。

中国大学老师的职称等级按从低到高分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每个等级之内再分级别,副教授以上(包括副教授)是高级职称。任何大学老师晋升职称都要按照这个等级逐层晋升,从前一个等级晋升到后一个等级需要工作年限。

任何一个大学老师进入大学任教以后,都会有一个一年的试用期,一年任期考核合格才可以参评大学里最低等级助教的职称评选。也就是说,硕士毕业的大学老师要一年以后才有资格参评职称,博士毕业的大学老师要一年以后才有资格参评职称。

很多大学也制定了助教、讲师、副教授的跳评规定,比如硕士毕业的大学老师一年考核期合格以后可以直接评讲师,博士毕业的大学老师一年考核期合格以后可以直接评副教授。

如果碰到这种跳评的情况,学校的人事部门还是会按部就班把老师的职称资料、证书准备好。比如硕士毕业的老师评上讲师时人事部门会一起把助教、讲师专业技术职称一起发给老师;博士毕业的老师评上副教授时人事部门会一起把助教、讲师、副教授的专业技术职称发给老师。

二、按大学老师参评副教授的工作年限规定,博士最快需要三年可以做到副教授,硕士最快需要九年可以做到副教授。

网上传说有大学老师博士毕业以后因为自己手上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一毕业以后就立刻被聘为大学副教授甚至正教授。这种现象可能有,但应该属于先聘后评的情况,亦即先给副教授或者教授的待遇,然后再按规定参评副教授、教授。也就是说,仅仅只是这所学校给你副教授、教授的待遇,但是想拿到业界普遍承认的副教授、教授的技术职称,还是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参加正常程序的评选。

在中国,不同的省份对参评副教授的年限规定不一样,以中部某省为例,在进入大学任教一年考核期满以后,博士毕业的大学老师参评副教授的年限是两年,硕士毕业的大学老师参评副教授的期限是八年。

也就是说,按照大学老师参评副教授的年限规定,在大学里,博士毕业的老师最快需要三年可以做到副教授,硕士毕业的老师需要九年可以做到副教授。

相关规定还要求不满35岁的大学老师申报参评副教授,必须具有博士学历和学位。也就是说硕士毕业的大学老师想要在35岁以前做到副教授非常困难,除非完成了国家级非常重大的科研项目。

三、大学老师参评副教授的基本科研条件。

在大学里,大学老师想要参评副教授,工作年限只是第一个基本门槛,满足了工作年限条件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评上副教授,老师还必须具备以下的科研条件。

不管是博士毕业的大学老师还是硕士毕业的大学老师,参评副教授都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科研条件:

1、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

2、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或者出版学术专著1部(是否是学术专著需要通过学校学术委员会投票审核),且有3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项,才可以参评(记住哦,是参加评选,不是说参评成功)副教授。

四、参评副教授的大学老师要依靠自身科研成果在竞评中突围,脱颖而出才能评上副教授。

很多学校或者省份评选副教授时,都会先把具备基本工作年限、基本科研条件的申报者汇总起来,组成一个职称委员会按照参评者的科研条件高低投票,高者成功突围,成为副教授,低者只能来年再战。

也就是说,具备了工作年限和基本的科研条件那只是基本要求,老师们还要凭着比基本科研条件高出很多的条件才能在竞评中突围,被评上副教授。

结语

综上,如果一个大学老师天纵英才,科研能力特别强,评选职称特别顺利,博士毕业的大学老师最快需要三年做到副教授,硕士毕业的大学老师最快需要九年做到副教授。如果科研能力不是特别强的话,这个时间可能需要更久。

以上评选副教授的条件来自中部某省职称评选规定,只能说代表评选副教授的一般情况,并不意味着绝对,或者其他省份有例外的情况。

希望这个回答能让题主满意。

从讲师到副教授我用了五年。高校教学科研岗位教师的职称晋升,主要看参评者的学历、科研项目、论文、获奖。近些年入职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青教,基本都是博士或博士后,大家学历基本相当,所以其实主要看的也就是科研业绩了。对于自然科学学科,如果获得国基资助,再加上几篇有影响力的SCI论文,副高基本没太大问题。

3、研究生导师没项目,每天让给查资料,该怎么办?

大家好!这里是教育观察号,点击关注,和你一起分享教育感悟!


相信很多同学在考研前,都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尤其是对本科学校不是很满意或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同学,希望到了新的环境能够弥补原来的缺憾。但是,这只是个人美好的愿望,学校的情况各不相同,学科专业有各自的特点,甚至是导师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你的个人发展。所以观察号结合项目、导师等情况说一下研究生阶段经常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关于项目

首先,为了避免出现题主所说的老板没有项目的问题,考生们在考研前不仅要看学校的层次,还要查看所学专业的情况,看一看专业的排名,相对而言,优势专业在项目、经费上都会有政策倾斜,或者说更容易拿到项目,保证课题的正常进行。

其次,导师主持或参与的项目也是考生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主持的项目更具有价值,项目的级别肯定越高越好,从国家到地方。另外从导师主持的项目的类型也能看出导师的研究兴趣,如果导师主持的大部分都是国家或省级的科技主管部门的课题,即纵向项目,说明导师注重理论研究和科研创新,如果主持的是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即横向项目,那么导师可能更侧重实际应用和科研成果转化。然后考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导师。

二、关于导师

情况一:如果导师项目刚刚结题

那么一般情况下,结题后如果项目有结余资金,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允许再使用两年,如果仍有结余资金,将进行收回,所以这种情况下还不算太遭,因为导师还会再去申请新的项目。

情况二:导师最近几年均无课题

如果像题主所说的没项目,每天让查资料,说明导师还是有意愿去争取项目,可能由于某些原因现在拿不到项目,但如果没有一分钱来支撑科研工作,不仅无法提供给你生活补助,而且现在的科研工作即便是社科研究如果没有经费,科研工作也很难开展。如果政策允许,可以申请换导师,但在之前,要跟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说明自己的意愿,争取导师的理解和帮助。

如果你认为导师的人品和学术能力值得肯定,不如和导师一起努力尝试申请项目,但你要知道项目今年申请,一般明年才会下来,时间上对于学生不是特别有利,所以谨慎选择。


您的关注与点赞,是观察号最大的收获和感动,也是观察号进步最大的动力!

查资料是你必须要做的。不管导师有没有项目。

你的导师没有任何问题,很多研究生觉得查资料是无所谓的,但这是培养你科研素养的第1步。资料查的越多你才能明白在同领域内别人都在做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你就可以找到你的突破口。好多研究生都太依赖于老师的项目,其实如果你要不查资料的话,给你项目,你也不知道该从哪个地方研究。所以踏踏实实的查看资料,积累的越多,对你后面的科研生活将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