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为什么开新基金

jijinwang

年前最后一周的A股以“跌跌不休”结束,而扑面而来的新闻便是基金公司“大规模”回购,他们为什么有这么操作?基金还值得买么?年后是跌是涨?今天我们就来唠唠基金。

先来看看基金的数据情况:根据中基协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我国公募基金规模达到25.32万亿元,同比增长28.51%,存续基金数量超过9818只;同2020年同期的数据是18万亿,23.94%和7196只。快速增长的基金市场证明了自公认的公募大年2019年以来,全民理财、全民买基的现象突出,基金的数量和规模都快速增长。由此带来的基金公司发放巨额工资、分红、绩效等现象也频频见诸报端。

再来看看基金的抱团效应:自2020年至2021年春节前夕,基金通过题材抱团将白酒、医药、新能源等热点赛道估值快速推高,从正面来看是基金公司利用新增资金提升了市场流通性和规模;但从负面效应来看,由于基金存在被动调仓、竞争排名等现象,一旦出现踩踏也会快速造成一些热点股下跌乃至腰斩。成也抱团、败也抱团,无论如何,“全面买基”喂肥了基金造成了抱团效应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接着看看基金的造星行为:2020年末,各大基金公司算是彻底把流量玩明白了,一时间ikun、菜狗、医药女神等等成为千万人讨论的热点经理,相应的基金公司和经理频发登上热搜。也正是得益于这种流量效应,明星基顺利突破千亿大关,成为踩一踩地都要震三震的大资金。

那么,为什么近期基金频繁自购呢?答案是给散户信心,防止出现大规模的赎回以造成被动局面。2021-2022年既是基金规模快速增长的一年,又是基金公司乱象丛生的一年,新基滥发、“叶飞事件”、“中泰证券风波”等接连登场,暴露出基金互相抬轿、“市值管理”、“接盘”的潜规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难道这只是个别现象么?在基金业绩上,除了备受追捧的新能源基金,其他赛道的基金近期都出现大幅度亏损,尤其是中概、医药板块。正是种种乱象和不确定性的增加,让基民不淡定了,如果出现大规模的赎回是基金公司难以承受的。因此,各大基金公司纷纷“自购”表态。

至于为什么会造成基金的乱象,其根本原因是基金公司与基民利益出现背离造成的。有网友开玩笑说,明星基带来的后果就是随着资金的做大基金经理在获得了巨额管理费收益的同时开始用基民的资金去市场“玩”了,反正亏多少管理费是照收的。也就是说,如果基金公司通过发很多只基金,然后互相抬轿捧1-2只明星基,就可以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到时候收入巨额管理费,业绩反而不那么重要了。更可怕的是,基民擅长各种定投、补仓、抄底大法,不卖就不是真的亏,宁可忍着也不愿轻易赎回,我想基金经理心里应该乐开了花。这也导致了一些明星基存在各种踩雷、跑不过主题ETF等怪现象。

2022基金还值得购买么?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理财用户来说,股市的风险过高,购买基金依然是主流,但是如何选择靠谱的基金成为重中之重。个人意见是选择自己看好题材的ETF或者指数基金,最大限度地避开基金经理接盘、踩雷等情况。再有就是强烈呼吁官方加强对基金市场的监管力度,出台政策保障基金公司利益与用户利益深度捆绑,避免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