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把基金当成偶像?

jijinwang

一、年轻人为什么买基金

肯定要把精力投入在工作当中,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光靠炒股炒基金可能肚子都填不饱。

当然工作之外,可以多接触一下理财知识,哪怕是用小部分储蓄进行投资,买点股票和买点基金都是不错的选择。毕竟炒股票和炒基金能否把你实现财富翻倍式增长,既需要个人投资经验的积累,也需要宏观经济环境的配合。

家庭财产比较厚实的年轻人,从小耳濡目染,很早就会接触到一些股票、基金、期货方面的资讯,甚至很多小学生都学着把自己的压岁钱投入一些基金当中,已经很常见了。也许他自己还不意味着从哪里可以**或者赔钱意味着,当然他们的父母也不会指望孩子们的用自己的压岁钱来赚点什么,可能只是从小刻意让孩子知道一些可以知道的理财知识。而这波孩子们长到高中,大学,可能就已经具备一定股票和基金投资经验了,当然这是小部分人群。

绝大多数年轻人,接触股票和基金,应该都是进入工作场合之后。每每发年终奖金的时候,每每都员工私下聚会聚餐的时候,可能当中就会有些老韭菜们开始分享被割韭菜的经历了。在如今的时代里,国人以后炒股票和买基金可能会变得很平常,买多买少都不一定,但是肯定每一个30岁左右的人都有一次到多次,从炒股票或炒基金的经历。有些人,赔了会不玩了,毕竟一赢二平七亏的市场规律不会改变,但是更多人还是会选择跟下去,只要大的宏观经济未来十年、二十年是向好,慢慢还是可以实现财富增长的。


二、为什么年轻人热衷买基金

谢邀

我认为,这一届年轻人是从各种简易的渠道就可以了解到基金,而开始的。

云的支付宝,化腾的微信支付,里面开始介绍货币基金。零钱通等各种可以随时支取的货币基金,一开始可能指望的是量大,这边存那边取都不影响总量。

利率比今天要高一些,甚至要超过银行的定期利率了,于是不仅仅是年轻人,中年人也开始蜂拥而至,把钱放在里面。这是一种货币基金,不是存款,可是便利性都要高于存款。央妈恨不得把风险写在网上,货币基金是低风险,而不是无风险的。

在前些年,这种货币基金因为体量太大了,从而收益不断降低之后,有些人开始不满足了。同时,理财产品也开始在网络平台上销售,银行也缓过劲来,开始在自己的APP上销售各种货币基金。

这些银行的APP还是比不过双马一东的人脉广阔,很难对网络大资本形成威胁,一些对于基金懂得不多的人,也开始购买基金了,各大基金公司纷纷推出基金,发出一些模糊不清的数据来:七日年化收益率 近一年收益率 等等各种名词都出来了,就是没有明白告诉你,这是过去的历史收益,并不能保证未来收益就这么高,不能保证一定有收益。

时至今日,我还在头条上看到有人在发帖控诉的,说存了一年了,收益不像保证的那么高,明明说有5.56%七日年化收益率,我一看就懵逼了,这一看又是一个把理财当存款的人。

科普也普及不过来啊,后来央妈急了,发出一条重磅信息:银行理财不再兜底了。

这是告诉大家,连银行的理财都不再兜底,你们在别的平台也都是哦,自己要小心哦。可惜还是听进去的人不多。在央妈的严厉眼光之下,各大平台在销售理财产品之前,都开始填写一个客户抵御风险评估级别,没错,就是你买理财之前填写的那个,反正我在京东是填写了的,我不要脸的瞎吹,给了我一个高风险的名额,反正平台也不去合适的,这算得上是一个平台的免责书,我们自己都签了字的嘛。

接下来的是这一届年轻人的经济了,存了钱,可是距离买房还有天那么远,这些钱也得有去向,银行收益太低,就购买基金咯,反正哪怕是十块一百都可以即使的买进基金。那些基金公司早就眼红了,看见双马的货币基金这么火,很大程度是因为门槛低,他们也降低了门槛了。买房不够,买基金够啊,也许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这种想法很多年轻人都有,几乎变相把理财变成彩票了。

为了吸引住年轻人每月买,业界流行开来一种购买方法:基金定投

似乎教也没有教全套,应该是:指数基金定投

我见到很多年轻人,拿着那些主动基金开始定投的,甚至冒出了智慧定投,这种南辕北辙的古怪玩意儿。

这一批从网络平台进来的基民运气一开始都是不错的,赶上了大发展了,在某年都是赚了钱的,于是靠着自己不多的经验,开始介绍给朋友亲戚,基民猛增。靠的是平台操作的方便性而已。那么,连领路的师父都是二把刀的时候,后面的徒弟能有好果子吃吗?

一会,就来到了2021了,那些冲进来准备暴富的,多半暴雷了,套住了。同时师父徒弟都套在上面,造成2022的基金发售暴冷。

真的是被现实啪啪打脸了啊。

这一届的年轻人进入基金,渠道并不是以前那种炒股转化来的,而是平台吸引来的新丁。不过也好,借钱投资的比例确实不多,大多数选择躺平套牢而已。不过还是有很多人,被股市转来的老基民带坏了,每天变着法的把基金当股票炒,甚至慢慢自暴自弃的,居然想去玩期货了,真是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