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资管姜诚:
过去一段时间公募基金回撤普遍较大,一些顶流大佬也不例外,有基民建言:基金经理可以坚持长期投资,但要在股票下跌趋势中及时卖出,等股价见底再买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高点卖掉低点买回来,都是事后诸葛亮们说说而已。
据券商中国整理,某位公募顶流基金经理曾经卖出了一只股票,躲掉了六成的下跌,却没能及时买回,错过了后面50倍的收益。你看,大佬们都会卖飞,更何况你我。
很多基金经理选择不论回撤与否都拿着不卖,多半是对判断短期涨跌这事儿有理性的认知,拿好股票做波段是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或者说是没事儿找事儿。比如,你的股票涨了一倍,你因为担心回撤把它卖掉,指望跌下来再买回来,请问,如果卖完后又继续涨咋办?要不要追?如果以更高价追回来,就平白无故少赚了,更糟糕的是买回来之后才开始跌……相信有这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
择时是个麻烦事儿,道理我们讲过很多遍,高抛低吸和低抛高吸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不要因为害怕回撤而卖掉一只物超所值的股票,这句话可以记在小本本上。
毕竟,我们买股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不是控制回撤。宁要上蹿下跳的上涨,不要一根稳稳的水平线,这句话也可以记在小本本上。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只股票翻倍后卖掉,后面又涨了十倍。但我卖出它的理由却不是害怕回撤,而是觉得它有点贵了。不要卖掉一只物超所值的股票,不等于永远不要卖股票。
股票高估时,卖掉当然无可厚非。只是“是否高估”是一个主观判断,而无客观标准。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风险偏好都会使得他或她对合理估值的判定标准不同。
如果一只股票在你卖掉后又涨了十倍,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它其实不值十倍涨幅,只是被炒过头了而已;二是卖掉它时你并没有看懂后来的发展,对它的估值过于保守。两种情况都无可厚非,没什么可后悔的。
躲过了六成回撤却输掉了50倍收益的故事很发人深省,却仍然是后见之明,只是目前没有人去整理那些卖掉后再也没涨回来的票。从先验概率角度看,被严重低估的股票是寥寥无几的,事实上大部分股票长期处于被高估状态。“非卖品”并非不言自明地摆在那里,多数情况下只是你一厢情愿地觉得它会一直涨罢了。
目前为止,我们的基金回撤尚不算太大,不是因为害怕回撤,更不是因为交易做得好,只是因为我们胆子比较小。
最后总结一下,不要因为害怕回撤而轻易卖掉一只物超所值的股票,也不要轻易相信一只股票物超所值。
(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姜诚)
以上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后果自担。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选出好基金并不是很难,把握卖出时机是真难!谈不上有什么诀窍,柠檬君的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偏离计划就卖出。
最好有个计划
柠檬君一直以来都很看重计划:买基金之前一定要有投资计划,给买的这只基金一个“人物设定”,它到底是要承担什么任务,需要有怎样的表现,这些都是需要在计划里的。
具体来说,比如这只基金是作为基金组合的核心还是卫星?在不同的行情预期下,大致会表现成什么样子?我们做不到预测行情走势,但是预测下多种可能下的走势,应该还是不难的。
设定清晰了,卖出的决定更果断,只要偏离了自己的设定,决定就不难做出。比如当初简简单单就是薅个羊毛,那么就单纯薅个羊毛,不要想得太多,不能看着业绩好像挺好的,就冲动加了仓,这往往就是“入坑”了。再比如说配了个做中小盘成长的基金,换了个基金经理变成行业为主了,那调仓是很自然的决定。理由充分,不会犹豫不定,也省得以后可能后悔。再怎么厉害的人,也有失手的时候,卖错了也是常有的事情,别背负太多的压力。
最好保持观察
柠檬君并不提倡“离市场太近”,但也不希望“离得太远”,没必要天天蹲着守候净值更新,也最好不要两三个月看一回,基金经理换了都好久才知道……作为投资者,观察还是很重要的,否则你怎么知道到底偏离了没有?天天都看净值,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扰乱自己的判断,其实基金研究这件事,真没必要废寝忘食。磨练心态比提升技术重要多了。
其实做观察,更多的是跳出净值的涨涨跌跌,更重要的是给涨跌找个位置。比如说某只基金,你是看好科技持仓来买的,刚好错判科技股的行情,实际上科技股整体都很糟糕,那么这个时候就不适合跟成长风格的产品来做对比,而是应该跟科技成长来做比较,在这个领域是怎样的存在,这样的评价更合理。至于要不要放弃科技股,那是另一个话题,这是不一样的,如果先决定了放弃,那么这个比较其实也就不用做了,如果依旧看好,那么这个比较就需要好好做。
或许有更好的
卖出基金,可能还有一个理由:虽然没有偏离预期,但可能有更好的选择。也就是发现更好的同类项了。
这种调仓在固收类基金、指数基金上还是较为多见的,而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上还是建议谨慎一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主动权益基金的不确定性更强一些,看上去很美,可能实际上并不理想。
比如说货币基金有运作费率更低的选择,那么很自然就要转移到业绩好费率还低的产品上,虽然差得看着不多,实际上积累起来,也是不少的。
最后的最后,不是每笔交易都能成功,放平心态。卖飞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过去的事儿,无论好坏都是过去的事儿,纠结它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