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股吧里的发言删掉?股吧里的发言可以删掉吗

jijinwang
什么是股票市场的情绪周期、政策底、市场底(一)
今天收到一条问答,是关于如何判断情绪底,经济底和市场底的提问。
由于提问者所提出的概念与我所了解的概念表达上有所不同,所以今天专门按照我所了解的概念表达一下我对标题中三个概念的理解。
第一、情绪周期
股票市场的巨烈波动往往都是先由投资者的情绪波动而引发的。
当投资者情绪悲观时,他会选择卖出股票;
当投资者情绪犹豫不决时,他会选择在场外观望;
当投资者情绪乐观时,他会选择买入股票。
由于情绪是决定买卖交易的动机,优先于市场趋势,所以很多券商、软件开发商、投研机构,都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投资者的情绪表现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通过论坛和涨跌投票的数据,采集相关信息,甚至于精确到了个股。
这也是为什么主力机构能够精准的与散户投资者做出反向交易的原因之一,散户一卖就涨,一买就跌。
更有甚者,会把投资者的交易习惯作为样本进行数据采集,录入到智能交易系统中进行分析,智能交易系统可以结合盘面变化和投资者交易习惯来区分出哪些交易分别是属于机构、游资、散户在操作。
对于我所说的一切,请大家不要认为是天方夜谭,千万不要轻视电脑智能化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在大学的课程里就有专门的数据库应用学科。在我刚走出校门,就曾经运用数据分析帮助一家连锁超市找出了偷盗营业款的收银员。后来随着DRP、ERP管理系统的出现,我从相关数据中可以轻松的发现各分支机构财务造假、进销存造假的行为。
在股票交易中,我们是个人投资者,无法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样本进行数据分析。
所以想要精确的判断投资者的情绪周期状态是非常困难的。只能通过大量阅读能够影响投资者情绪变化的信息,以及众多的投资者在股吧里的发言评论,自媒体人的发言和评论留言。以此做出对当前投资情绪状态的判断。
用简单的方式来表述,就是观察利空或利好消息发布后,来自各个方面的反应状态。尤其是机构方面对消息面的态度,但是由于机构在公开发布的信息表达时总是言不由衷,所以判断难度极大。比如说当年曾有某机构公开说看好中国市场,结果却在暗中做空中国。
A股市场的主要话语权一是掌握在政策制定者和国资手中,另一部分是掌握在各类券商和投资机构手中。作为散户的情绪指数,不过是被利用的手段而已。政策性导向和媒体导向会引导散户的情绪方向。
[来看我]我会在连载文章介绍政策底和市场底时,为大家继续解读。

一:股吧里的发言可以删掉吗

是不是骗局呢?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实际上,从接到客服入群邀请电话开始,许亮就逐步掉入了“非法荐股”的坑内。

21世纪经济报道

群内,一位名为“王祥”的老师每天会发送股票推荐和行情分析,许亮没有过多发言,只是默默观望。许亮发现,“老师”推荐的股票中确实有几只第二天涨势喜人。在观望了一个月之后,许亮被这种坐庄拉升股价的心理打动,终于忍不住进场了。

但等待许亮的并不是一夜暴富,而是一场噩梦。

为什么“老师”推荐的股票都会涨停,到了自己这里,却连续跌停?许亮最初认为是自己操作不当。实际上,据市场人士分析,那些涨停股或许不过是被精心设计的陷阱。

许亮回忆,中城证券为客户配备了客服经理,专门解答学员各种问题。但很多操作规则细则没有明文公开说明,更没有操作的风险提示。

首先,中城证券公司做的是融资炒股,融资杠杆比例高达1:10。

一位熟悉融资业务的市场人士表示,“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场外**,并不是正规的融资途径,1:10的杠杆倍数太高了,普遍比较高的是1:1,而且场外**的利息也比正常融资业务高出不少。”

其次,这个所谓的中城证券操作系统有手机版和电脑版两个系统。每只股票买进以后,系统有一个默认设置的止损价格,但不会很低,为了保证股票下跌不被平仓,可以手动修改一个自己想要的止损价位。

许亮发现,如果用电脑版操作设置任何的止损价,提示设置都是成功的,因为设计了足够低的止损价,许亮很放心,结果发现还是被平仓了。而中城证券的经理告知许亮,如果想要设置更低的止损价区间,必须要追加信用金,而且必须手机操作。

许亮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既然如此,为什么在电脑上设置都提示成功呢?”

在追加保证金的过程中,许亮也发现了怪异之处。

为了保住股票,许亮不断追加信用金,但追加5次之后发现还是被平仓了。这时许亮再去询问经理,才知道追加信用金有次数限制。

而许亮也一再与该“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确认,如果股票被平仓了,信用金是否一块被平掉?许亮被明确告知:信用金是控制仓位风险的,不会因为股票被平仓了就没了,追加的信用金会自动返回账户里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旦股票被平仓,追加的信用金也会同时损失,追加的信用金越多亏损越大。交易一个月之后,许亮无力再追加保证金,决定退场。此时,许亮的200多万本金只剩下10多万。

以上

※ 以上回答内容仅为


二:如何删掉自己股吧发言

戴桃疆

今年4月28日,一家名为“星筑未来”的文化宣传类公司发布了第一条微博。5月1日,来自台湾地区的王心凌成为该公司第一位公开的签约艺人。5月20日综艺《乘风破浪》播出,该公司主攻的小红书、抖音两大平台迅速出现大量以“老公/男友看王心凌表演的反应”为内容的短视频,“王心凌男孩”作为怀旧文化的新群像在互联网崭露头角。一时间,沉寂许久的娱乐生活中,王心凌似乎翻红了,相关的音乐影像高频率地出现在视频网站上,王心凌早期单曲冲上国内音乐网站播放量高位。与此同时,大量媒体开始围绕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王心凌男孩”展开报道,“芒果超媒“股价在播出当日股价上涨被归功于“王心凌总裁粉”,社交平台上开始出现王心凌男粉以公司文件形式组织打榜投票的传闻(尽管节目并无相关版块),王心凌男粉围绕“芒果超媒”股票的网络发言也成为以互相吹捧为典型的“酒桌文化”互联网版本的代表。随着王心凌在综艺镜头的增加,弹幕铺天盖地“王心凌”名字刷屏的现象开始引发观众反感,而王心凌男孩的狂热似乎还没有出现停下来的迹象。

王心凌签约“星筑未来”

艺人营销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商业行为,无可厚非。只是近五年来罕有女艺人与男性粉丝群体形成如此紧密的互联网印象绑定,到底是王心凌在迎合男性粉丝还是男人们盯上了王心凌?

“甜心教主”

2003年王心凌签约日本艾回唱片公司时,正值台湾地区“少男杀手”出现空位,艾回“甜心教主”横空出世,抢占市场空白,并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不过此时台湾地区音乐市场已经在下坡路上走了好几年。2004年,王心凌发布眼下热门单曲《爱你》同名专辑,这一年台湾地区音乐唱片销售总额不到1998年的百分之四十。是年的唱片销量冠军是周杰伦的《七里香》,王心凌专辑销量只能位列第十位,销售额只有第三名(S.H.E专辑《奇幻旅程》)的一半。2005年,王心凌推出第三张专辑《HONEY》,登上畅销榜第八的位置,名次在前进,销售额却缩水近百分之二十。与下行的销量呼应的是台湾地区音乐及艺人的影响力,如今乘风破浪的王心凌彼时从未翻手云覆手雨,而出道后的第三年也是王心凌最后一次登上台湾地区音乐畅销榜榜单——尽管此后她出过八张唱片。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韩国偶像行业在亚太地区扩张势力,台湾偶像剧产业大爆发,大量同质化“甜心”涌现。加之社会潮流更替,“甜心”逐渐被更有力量感、更性感的女性形象取代,始终在做“甜心教主”的王心凌变得缺乏竞争力且不合时宜。

2006年出演偶像剧《微笑PASTA》几乎是王心凌“甜心”时期最后的高光时刻,此后的若干部偶像剧并没有获得市场认可,影视音乐不仅未能两开花,甚至双双凋零。王心凌并非没有尝试转型,前期是她不能——由于音乐市场萎缩,唱片公司为节省开支主推创作型歌手,行销策略更加保守,缺乏创作才能的王心凌议价能力弱,无法对抗公司决策,2006年续约艾回,次年改签金牌大风,两家公司都不肯放弃甜心市场;后期她不得不转型——2012年王心凌转到环球音乐旗下,此时她前后陷入几个渣男的情感泥潭,更有前男友曝光私生活,致使甜心形象受损,加之青春转瞬即逝,尽管在外形上做了技术调整,仍难摆脱身高、身材、本人心态的局限,先后向辣妹、熟女的转型,市场都不买账。

王心凌红过,但迅速糊了。与王心凌同处一个时代的女艺人,比她红的或者转型做“大女人”刷新公众认知,或者因为个人私生活远离甜美少女形象。王心凌的花期过短,以至于公众印象中的王心凌一直停留在“甜心”的高光中,并化作青春期的记忆永久地定格、封存。有时候“糊”也是一种保护色,虽说无法红得热烈,却也免于被黑得惨烈。同样是参加《乘风破浪》,同样做过甜心偶像,比王心凌红的TWINS中,“阿娇”在社会舆论层面仍然没能彻底摆脱“艳照门”影响,“阿SA”因为和知名度较高的男艺人婚恋风波打破少女滤镜,和王心凌更同质化但更年轻的郭采洁自从搭上《小时代》可爱少女形象便碎成一盘散沙,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剩下一个内心和外形都无力做出改变的王心凌,年至不惑也不再困惑,坚持做一些人青春记忆中的甜心活化石。

2020年单曲《劈你的雷在来到路上》,38岁的王心凌坚持做少女

“王心凌男孩”

娱乐综艺普遍被认为主要面向女性观众群体,2020年《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播出时这一特征尤为明显。节目并不排斥男性观众,只是其中呈现出的女艺人群体内部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样态更接近于现实女性经验。第一季的成功是新的节目形式、缺乏娱乐的社会环境和唤起主体观众共鸣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年的张含韵和如今的王心凌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区别在于“姐姐”张含韵唤起的更多是女孩的共鸣而非直男的怀旧。《乘风破浪》在公众认知上仍被视为前两季的延续,但通过删除了标题中的“姐姐”实现去性别化,抹去了拍摄对象与观众的拟制亲缘关系,拉开距离的同时淡化性别分野,为“王心凌男孩”的涌入提供契机。

喜欢女歌手的男粉丝并不罕见,但在形成“王心凌男孩”现象之初“老公/男友看王心凌”的同类型短视频(以下简称“直男反应视频”)特别突出了“异性恋男性”特质。这一特质使得王心凌翻红与王心凌男孩之间的关系回归到了传统的父权结构中。父权具有三种特质:男性支配、男性认同、男性中心。“王心凌男孩”将这三种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如今人设先行,鼓励女性专心搞事业、杜绝恋爱脑、成为“大女主”的时代,女艺人往往被包装成优秀又努力的榜样标兵。相比之下,王心凌罕见地维持着传统父权制下二元性别特质下的女性样貌,纤细较小,幼态模样,没有攻击性,也不是很有主见,在女性群体中依然扮演着被保护者的角色。在两性互动的场景中,王心凌从出道至今的作品核心都是“多一点/让我/心甘情愿/爱你”,后期作品也是和过去的情史自我和解,“就让我陪他恋完这场爱/只求心花终于盛开/就没有别的期待”,没有怨恨,没有反思,更没有反抗和报复,无论是憧憬爱情还是和情伤和解,都是她本人的写照。这些二元论下的女性特质,正是时下直男所缅怀的。

公开表达女歌手诱发的怀旧是存在风险的,甜歌与感性的怀旧情绪都被传统父权认为属于女性特质,个体的表达会有损于男性气质,影响男性认同。然而大量直男反应视频的出现从源头消解了男性认同问题,做“王心凌男孩”免于被质疑取向和性别气质,表述回退到传统父权制下安全的框架中去,男性认同使得群体不断壮大。

如果说直男反应视频中,男性是作为被观察、被反映的客体,那么“王心凌男孩”的自我诠释则将男性从被拍摄客体转换为主体,回归男性中心叙事。无论中年将至追忆青春的怀旧叙事,还是阐述彼时畏惧偏见不敢公开表达,核心都是在表现“我”这个作为主体的男性,这种男性中心特质在股票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王心凌已然被概念化,成为一种符号,对王心凌喜爱的表达下本质是借由这一概念推高股价,最终目的是帮助男性成就和实现自我利益。

某金融门户网芒果超媒股吧热门帖一览

性别构成了“王心凌男孩”被广泛讨论的主要因素。以女性为主要构成的粉丝群体往往和男性群体一样显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和极端的自利性,区别在于女性粉丝会通过话术将自己描述成偶像利益的受惠者,将自己的行为解读成一种利他(即偶像),强调个体的奉献于牺牲,并力求个性消弭于粉丝群体的共性之中。而男性粉丝则更在乎个体本身获得的感受和能够从中攫取的利益,投身“王心凌男孩”的群体中用“王心凌”的名字刷屏,表达爱意之余更多表现为征服的快感。

2019年7月,个别周杰伦粉丝为了防止蔡徐坤在微博超话榜单登顶号召“路人”进行打榜投票。彼时蔡徐坤在虎扑、哔哩哔哩等男性群体主导的网站上口碑不佳,在这场流量之争中,周杰伦成为凝聚男性群体的一面旗帜,用以讨伐女性为主体的蔡徐坤粉丝,尽管后者精于饭圈打投机制,奈何对方人数众多,最终单方面宣布投降。这场新旧偶像之争本质是男性对社会话语权主导地位的巩固。此一役中,周杰伦打败蔡徐坤被视为是正义的、正当的,被视为给嚣张的饭圈一个教训,但采用的手段仍然遵循着饭圈规则,而非跳出数据工人的思维局限进行纠偏。男性批评女性群体为主的粉丝文化诸多弊端,清朗行动之后“饭圈女孩”销声匿迹,“王心凌男孩”站出来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打榜投票,反观周蔡之争,可见男性反感的并不是饭圈规则而是女性对时代偶像领域话语权的统治力。

在媒体主导的舆论领域,也乐见延续男性中心主义叙事维护男性支配。在以怀旧、助推股价两方面展开的报道中,“王心凌男孩”被描述成长情的、有活力的、于经济发展有益的角色。反观对女性主导的饭圈文化报道则更倾向于描述个体精神上的狂热和经济上的浪费,是负面的、消极的,在对流量产业的报道中,女性粉丝也扮演着消极的、受压迫的被动角色。同样来自台湾地区、同样进行大规模营销,“刘畊宏女孩”出现在热搜上大多是负面的,跳健身操受伤、出现异味等热门报道将女性与笨拙、邋遢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而泛滥的“王心凌男孩”直男反应视频在热搜上与青春、趣味挂钩。在对“王心凌男孩”精神层面的诠释中,许多文章倾向于引入“性别气质”概念将王心凌男孩喷发增长解读为摆脱性别气质和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革命性行为,为其诸多带有鲜明父权特质的行为进行正当化,“男孩”再次占领了正义的制高点。

“男孩”们用王心凌的名字刷屏背后,是女性话语权在社会层面的大范围消失,即便在安全系数相对高一点的娱乐领域,女性声音的消弭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近些年的社会实践中,同样都是“粉丝”,当性别分野中男性持续扮演并强化群体的正面、正当、正义角色,作为对照的女性群体就会在日趋保守的舆论空间中趋于负面,话语空间面临一再被限缩的困境。

一生坚持做甜心教主、四十岁也要做少女本身无可指摘,但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少男杀手”继任者的“甜心教主”本身是服务异性恋男性群体市场需求的,王心凌本人糊的那些年本身是时代潮流对某一类型特质的淘汰,如今“王心凌男孩”试图在怀旧的外衣下掀起复辟风潮,舆论平台为短期利益所挟持继续加速这种趋势。流行风潮回退并不能带回曾经文化市场的繁荣,传统父权对话语权的扩张与巩固却可以引人通往更可怕的地方,王心凌自己甘愿做敬业人质,但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是。

责任

校对:张艳


三:如何删除股吧发言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自卑情绪,是很多人比较苦恼的问题。在现代这个社会上,很好的生存需要自强自信,而很多人因为自卑导致不敢当众讲话,甚至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看着别人四处逢缘,怎么样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让自已也能如鱼得水的生活,成为自卑心理者内心暗暗着急的问题。以下内容由心理学专家总结整理,对于克服自卑心理非常有效,心理小妖认为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卑心理者坚定决心去执行,这样才能有所改善。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象某人一样”等。这种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下面这些途径和方法颇具操作性,有助于人们摆脱自卑,走向自信。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走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也愈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
自卑能促使人走向成功。人道主义者威特·波库指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灵性,凭借这一灵性,人们得以完成许多丰功伟业。这种灵性是潜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即维持个性,对抗外来侵犯的力量。它就是人的“尊严”和“人格”。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就要求自己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因此,令人难堪的种种因素往往可以成为发展自己的跳板。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道德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里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即所谓“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挡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的中解脱出来。因此,不甘自卑,发愤图强,积极补偿,是医治自卑的良药。
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转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鹜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还须正确面对失败。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沃特所说:“通向成功的路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但失败对人毕竟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那么,如何面对?如何自我解脱?就成为能否战胜自卑、走向自信的关键。
面对挫折和失败,惟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才是正确的选择。其一,做到坚韧不拔,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其二,注意调整、降低原先脱离实际的“目标”,及时改变策略;其三,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其四,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应该说当今社会已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乃成《史记》,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走向人生的辉煌。
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作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
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人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另外,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领导及老师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把这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虽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心态。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人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面对大庭广众讲话,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颇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缺乏信心。
在公众场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有许多原本木讷或有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如肖伯纳、田中角荣、德谟斯梯尼等。因此,当众发言是信心的“维他命”。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四:股吧如何删掉帖子

个人中心里有收藏,点来那个帖子就可以取消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