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银丰股吧 湖北银丰集团 ***

jijinwang

启动前的下蹲,其实是有玄机的。

人在起跳之前,也会有一个下蹲的动作,目的是为了跳的更高,股票也一样。

所有股票启动前的下蹲,几乎清一色都是为了完成最后一次洗盘,让启动更轻松。


主力下蹲,有没有损失?

也许你会好奇,启动前的下蹲,刻意的打压,主力资金不是会损失很多筹码嘛?

上涨前放出一大批筹码,岂不是把筹码放在了底部,不划算,应该是捂着筹码直接上涨。

实际情况中,确实有一些股票直接选择了突破,但是绝大多数都会有个下蹲的动作。

即便没有下蹲动作的,也会在启动后进行回踩,然后再继续拉升。

那么,把主力到底会不会损失廉价筹码?

其实是不会的。

首先,下蹲用的筹码,会在拉升时拿回来,可能会有一些小成本,但筹码损失度极低。

比如10块钱准备启动,先打压到9块,再拉回到10块,也可能先拉升到11块,再打压回10块。

当主力打压的时候,尤其是刻意大规模打压的时候,和主力一并杀出的是恐慌盘,买入的则是部分补仓盘和主力自己。

所以说,主力在打压过程中,会损失的筹码其实并不多。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10块先打压到9块,会造成破位的形式,引发散户恐慌抛售。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拉到11块打压回0块,会造成短期突破失败的形式,引发之前跟风散户的止损离场。

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洗掉所有犹犹豫豫的浮筹,留下那部分坚决看涨,想甩也甩不掉的散户。

而损失的筹码,在下蹲后的上涨时,都可以顺势拿回来,因为总有一小部分的散户是见利就走的。

所以筹码不会损失,最多给点蝇头小利。

下蹲过后,为什么更容易拉升

最后的洗盘过后,拉升起来会特别容易。

内在原因也特别简单。

一是所有的资金都一致看涨,分歧很少。

可以说这一蹲,能把浮筹洗得干干净净,留下的都是坚定持有的。

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吸引场外资金涌入。

外部的热钱,在看到一只股票经过下蹲洗盘后拉升,进入主升浪,都会跟风入场。

尤其是部分超级暴力洗盘,今天跌停,金针探底后就开始连续涨停的那一类,更是极度受到追捧。

可以说,最后一蹲的力度越强,跟风资金就越多,越方便主力拉升和出货。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主力更愿意在上涨前下蹲一下,其实是给自己留足了后路。

而那些不下蹲的主力,绝大多数都是长庄,慢庄,并没有要吸引跟风资金的意思。

还有一部分是突发题材,来不及下蹲,就遭到资金抢筹的,游资突击建仓的,也就来不及洗盘了。

所以,下蹲不是必然,但几乎所有下蹲后拉起来的,都有不小的短期行情。


下蹲要不要“抄底”?

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疑问,就是下蹲的时候,到底要不要去买入。

我的建议是不要。

深蹲洗盘,实际能买入的散户,大多数是靠运气。

小部分的深蹲,是在线上完成的,比如回踩20日30日均线。

这种趋势向上的行情中,出现不了大的深蹲,只能理解为回踩。

但大部分的深蹲,都是破位的,挖坑的,是很吓唬人的。

可以说,除了主力资金以外,所有人都不知道,到底是在挖坑洗盘,还是在大幅度出逃。

所以这个时候抄底,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不仅不可预知,还容易被套。

能够在坑内买入的,大多数都是靠运气,还有一部分可能是补仓资金和极少数所谓价值投资者。

所以,最稳妥的做法,一定是等股价出坑,正式起跳,然后再买入。

这种做法虽说是追涨,但是一种安全性更高的入场方式。

杜绝抄底,放弃了底部利润的同时,也降低了博弈带来的风险损失。

如何判断是真蹲还是假蹲?

很多人都在寻找判断真蹲假蹲的办法,确实,下蹲会有一些判断依据。

1、下蹲前放量,下蹲后缩量。

下蹲是为了洗盘,并不是为了底部吸筹,所以筹码一定是在下蹲前,就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

所以坑底通常是没有什么量能的,也可以说只是走个形式。

2、起跳出坑,收复失地。

这是最明显的标志,也是一个滞后的标志。

但这个现象一旦出来,就代表主力已经完成了下蹲,准备开始起跳了。

如果刚开始下蹲,被错杀的,在这个时候,其实还有补救的机会。

3、深蹲少有跌停。

即便是深蹲,资金也不太会砸跌停。

如果出现跌停,那可能不是一两周能完成这个下蹲的,至少要按月计算周期了。

绝大多数情况,可能会出现盘内跌停,也可能是下沉到7-9%的跌幅。

一般蹲的当天会放量,但量能一般不会太大。

4、始于大阴,终于大阳。

绝大多数起跳前的下蹲,都是以大阴线开场,大阳线收复的。

本质上都是一种阳包阴的走势。

放量上涨,解放深坑,快速启动。


上涨前的下蹲,无关任何的价值问题,只是单纯的一种资金运作规律而已。

有一些短线交易者,对于这种深蹲起跳的技术形式非常热衷,通过规律赚到一些钱。

不过大部分短线交易者,却是深蹲起跳的受害者,很多人会在深蹲的那几天,落荒而逃。

其实本质上也没错,因为无法判断是真蹲假蹲。

所有的短线技术本身,都是资金规律的共振,千万不要在学艺不精的时候盲目迷信技术。

本质上,价值规律比起技术规律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