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种子基金

jijinwang
【设立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咸阳高水平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9月29日,记者从咸阳市“人才兴咸 创新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咸阳市委、市政府按照“走在前、不掉队,建设核心区、努力做示范”的总要求,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项目为支撑、国家级咸阳高新区为主要承载区,高水平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目前,在全市设立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1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精简各类审批程序、环节和资料,联合省内11家园区实施“跨区通办”,全面加快建设进度。
高点谋划,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作为全市重要战略工程,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秦创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科技转化、产业体系等8个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同时,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了市级科技工委,打破条块分割,加强资源调度,强化党对创新驱动工作的全面领导。
做强承载平台,依托咸阳高新区与西部科技创新港一河相隔,产学互动的区位优势,对咸阳高新区实行优化整合、扩区赋权,将面积扩大至123.39平方公里,赋予土地开发建设等更多自主权限,全面提升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承载能力。同时,以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者实际需求为导向,设立秦创原咸阳创新促进中心,在咸阳高新区创业大厦提供2000平米办公场地,聘请科技经纪人,实行公司化运作;引进省创业投资协会、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咸设立办事处,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承接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突出项目支撑,把项目谋划建设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的重要支撑。咸阳高新区谋划实施了总投资287亿元的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等11个“两链”融合项目,积极招引西工大李贺军院士研究院、工作站等科研项目落户,奋力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打造两链融合的“促进器”。投资10.6亿元建设渭河高新大桥,提供8万平方米孵化基地、4.5万平方米专家公寓、2.5万平方米众创空间,全力推动咸阳高新区与西部科技创新港一河两岸协同创新、一体发展。
创新活动载体,立足构建“五主导、四特色、四新兴”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先后举办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科研机构与企业学研对接会等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特别是围绕辖区企业技术难题,面向全社会开展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搭建科技创新与企业需求的桥梁纽带,寻求创新资源最优组合,激活科技创新源泉。
优化创新生态,围绕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要素洼地,在全市设立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1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的基础上,咸阳高新区列支2亿元专项用于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积极引进金融资本,组建了10亿元以上的创投基金,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同时,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行科技人才创业奖励、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吸引政策,鼓励高校和企业开展人才定向培养,扎实开展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建设,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将咸阳高新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持续精简各类审批程序、环节和资料,联合省内11家园区实施“跨区通办”,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最优环境保障。
在此基础上,咸阳还出台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政策包》)。《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到2023年的总体目标,提出三年组建15个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1—2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家以上省级工程实验室、2家以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6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30亿元。明确了4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强化咸阳高新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窗口”;促进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形成多点支撑格局;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提升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科技服务业,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政策包》主要是汇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市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实施创新驱动、承接科技成果、壮大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聚集科技人才、做好实施安排6个部分,共67项措施。(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计划/文 王晓田/图 实习记者 计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