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基金怎么选股(宝盈基金怎么联系)

jijinwang
我认为基本面投资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好公司、低估值、高景气。好公司一般侧重于供给端,如竞争格局、商业模式、管理层等;低估值是字面意思,高景气一般侧重于需求侧。三个要素兼得的公司可遇而不可求,而在三个要素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必须要有所取舍。
每个投资者都是在一个有限约束下寻求一个最优解: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的话就是:f(x,y,z)=Ax+By+Cz ,f(x,y,z)=Ax+By+Cz,其中A+B+C=100,A、B、C代表主观偏好,x、y、z代表客观情况,而每个人都在寻找f(x,y,z)的最大化。即每个投资者总共有100分,需要将100分分配给这三个要素(好公司、低估值、高景气)。极度看重产业趋势的投资者,会把大部分分数给产业趋势,选出来的标的多属于新兴行业;深度价值投资者会特别看重估值的重要性;成长策略投资者会特别强调好生意好公司、长坡厚雪的重要性。所以实际中我们会发现,类似比如说一个白酒公司、一家银行和一个新能源公司哪个更好的问题,即使投资者对于三个公司的公司质地、产业趋势、估值达成完全的共识,也可能在选择标的方面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原因就是心中的那把尺不一样。
如果让我分配,我会把50分给好公司,40分给低估值,10分给产业趋势。也就是我们的尺子是:f(x,y,z)=50x+40y+10z。
首先,我们投资成长股,投资的是扩张的行业和公司(不是看中当期分红公司)。并且我们买成长股是我们相信优秀公司的力量,只不过我们对于优秀公司的定义不限于核心资产。所有治理结构完善,对小股东相对友好、在细分行业内具有竞争力,行业天花板没有见顶并且持续扩张的公司都在我们的选股范围中。在经营层面,相对看中结果。我们最偏好的公司是“不起眼行业的优秀公司”。因为这类公司的特点除了自身优秀之外,对手也还相对比较弱。如果把好公司的标准简化,那就是两个维度:胜负已分、空间尚存。胜负已分既竞争优势突出,行业地位领先,空间尚存既目前份额或渗透率还较低,具有成长空间。
其次,我比较看重估值的重要性。估值的重要性在于即使判断出现失误,损失也是有限的。高估值意味着苛刻的假设,这些假设在长时间来看未必是能够实现的,尤其是时间越长,看错的可能性就越大,我比较看重估值也是认识到自身研究的局限性,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所有论述“估值不重要”的论据几乎都存在幸存者偏差的问题,我们说估值不重要,不是现在回看过去十年涨了若干倍的股票,而是如果能穿越回去,能不能在当时的情况下找到这种公司并且降低选错标的的风险。我从来不觉得高估值本身是危险的,但是我认为高估值以及研究不到位才是危险的,一个很高的估值隐含的是在很长时间判断准确,近几年流行的一个说法是在鱼多的地方打鱼,这个说法我是认可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鱼最多的地方,人比鱼还多,我自认为打鱼水平不高,在那里打鱼不能确保一定能打到鱼了,不得不去鱼稍微少一点的地方看看,这里面鱼可能也不少,关键是人还少,以我平庸的打鱼技能也能有所收获。回到投资就是,大量的核心资产确实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但是它们的股价会被看好它们的投资者推高,从而降低未来的回报率,也就是说去鱼多的地方打鱼并没有错,但是所有人都来打,可能不一定就能打到鱼。
再次,我也认同产业趋势(也就是“赛道”)的价值。产业趋势意味着增量市场空间,在增量市场下,企业更有可能实现扩张避免陷入内卷,但产业趋势确定性不等同于公司的确定性,尤其是确定的产业趋势会带来确定的供给增加,确定的供给增加会冲击现有公司的确定性。尤其是对于新兴行业,我认为如果穿越到十年以后去看,最大的牛股一定诞生在新兴行业,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到底有多大把握相信我们现在看好的这些公司一定能胜出?越是确定性的产业趋势意味着越多的资本和人才想进来分一杯羹,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拥抱趋势还是规避风险)实际上也没有对错,只是我相对谨慎(也自认为在这方面不够专业,需要提升),因此我把产业趋势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包雨珊 陈锋 北京报道

作为中新生代基金经理,在今年市场分化的行情下,前海开源基金的崔宸龙、宝盈基金的肖肖和陈金伟共同管理的基金业绩实现翻倍,基金经理的选股策略和2022年的投资方向令人关注。

新能源板块作为2021年的收益之王,新一年的讨论依旧热度不断,多名基金经理认为“碳达峰与碳中和”大方向下,机会依旧乐观。而更多的投资态度则是关注公司内在的投资价值和行业长期发展的潜力,自下而上去选择股票。

决胜顶峰

2021年最后几个交易日,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管理的两只基金,波动中守住业绩已翻倍的优势,“宝盈优势产业混合A”似乎更加牵动人心,收益率在翻倍的临界点上下浮动。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和“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均由被誉为“高端制造学霸”崔宸龙单独管理,“宝盈优势产业混合A”则由宝盈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肖肖和基金经理陈金伟共同管理。

从具体的收益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近1年、近6月、近3月的收益分别为119.42%、51.79%和14.74%;“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的收益分别为109.36%、44.54%和15.7%,在全市场8700多只基金的业绩排名中遥遥领先。

而“宝盈优势产业混合A”在近1年、近6月、近3月的收益分别为100.52%、31.77%和13.34%,业绩紧随其后。

宝盈基金市场部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业绩增长的原因一方面和公司权益自下而上的投资研究分不开,也和市场风格有关系,多重因素作用。

随着2021年12月31日收盘,胜负已定。当天“前开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和“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分别上涨1.26%和1.61%,成为今年公募基金冠、亚军,前海开源也成为今年唯一一家拥有两只“翻倍基”的基金公司;“宝盈优势产业混合A”则上涨0.54%,刚刚跨过年度业绩翻倍的大关。

除此之外,2021年度基金投资收益排在前十的基金公司还涉及大成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多只基金规模徘徊在百亿元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大成基金旗下4只业绩进入排名前十,“大成国企改革灵活配置混合”“大成新锐产业混合”和“大成睿景灵活配置混合A/C”现均由基金经理韩创单独管理。韩创同样作为中新生代基金经理的代表,任职2年又356天的时间,交出了期间最佳389.03%的高回报。

投资偏好不同

从投资经历来看,崔宸龙曾任深圳前海安康投资研究部研究员,2017年8月加盟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权益投资本部研究员,现任权益投资本部基金经理。2020年7月20日起任“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前海开源沪港深非周期性行业股票”基金经理,当年10月27日起任“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基金经理。2021年,他还新任3只基金的管理。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崔宸龙任职1年又164天,管理基金资产总规模233.75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率为238.63%。

2021年三季度,崔宸龙增配了不少电力板块标的,配置了较多在港股上市的电力企业,主要是新能源运营商。比如华润电力、华能国际电力股份、中国电力、中广核新能源等。在对新能源运营商投资机会的展望中,崔宸龙表示,从目前来看,这些企业大多是火电厂,但这些火电厂最终会转型为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厂,即新能源运营商。

而管理风格各有不同的肖肖和陈金伟,他们共同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混合A”的业绩依旧亮眼。投资风格上,肖肖坚持价值与成长相结合,注重大消费的投资,长期看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而陈金伟的投资理念则是不断权衡估值、景气度、公司质地三个要素,把好公司放在第一位,低估值放在第二位,景气度放在第三位。

2021年三季度数据显示的“宝盈优势产业混合A”前十大重仓股,奕瑞科技、东方盛虹、和而泰、欧陆通、拱东医疗、林洋能源、铂科新材、建设机械、天正电气、柯力传感等医药、电子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各个行业都有涉及,有不少个股还是新增配置,结构均衡。

业绩优良吸引基民买入,基金规模也是成倍增长。2021年三季度,“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和“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的净资产规模为166.29亿元、63.08亿元,较上季度环比增长350%和503.34%。“宝盈优势产业混合A”2021年三季度净资产规模为21.93亿元,较上季度环比增长109.01%,资金号召力略显弱势。

回归基金公司情况,前海开源基金成立于2013年,现拥有基金经理27名,资产管理规模1422.06亿元(截至2021年10月26日);而成立于2001年的宝盈基金,发展至今已走过20个年头,现有基金经理14名。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前海开源基金管理资产管理总规模较上年度增长515.29亿元。而同期,从公司方面获取、参考公告的数据显示,宝盈基金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较上年度仅增长3.35亿元,向来备受基民“喜爱”的股票型基金规模更是比“腰斩”更惨,较上年末的122.54亿元锐减至2021年三季度的48.88亿元。对此,宝盈基金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金规模变动受到多重原因影响,例如市场风格、风险偏好等因素。

关于2022年操作策略是否会进行调整,特别是表现较弱的港股配置方面,崔宸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整个投资是基于长期基本面情况进行配置的,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情况变化。同时他不太关注短期表现,从投资角度看,他认为还是要从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出发,不参与所谓的市场博弈,只把握最确定的基本面投资,关注公司内在的投资价值和行业长期发展的潜力,自下而上去选择股票。

宝盈基金的相关负责人在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函时表示,2022年,权益投资依然坚持自下而上挖掘个股,固收投资坚持自上而下精选大类资产进行配置。宝盈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一直与投资体系一致,过去和未来都不会单压细分行业,而是基于基本面投研进行个股标的选取,相信研究是能够创造价值的,盲目的追逐市场热点并不利于持有人的利益。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